渔船没有往南水港去,而是直接去了大屿县码头。^狐^恋+文~学! .更_新¢最`全¢
张闵家住泂水村,正好坐落在大屿县与洋泽县的交界,归于泽洋县管。
大屿县北部皆是以打渔为生的小村子,孟阳家就住在那里,村中也有不少人家中是盐户,因新盐法推行,工钱和过去比少了大半,他听家人提起,那几个盐户还曾受人怂勇,去苏州府闹过。
见张闵眼神躲闪,宋灵淑询问,袁复是否让人去鼓动盐户盐工去闹事。
张闵有几分心虚,挠了挠后脑勺道:“上面的人确实提过,说朝廷不管我们死活,让我们的家人去苏州府讨个公道……”见姐姐又要生气,忙解释,“父亲病倒,母亲日日在家照料,自是不可能去,我嘱咐他们不必去凑这个乱子……”
“除你家之外,你们村子里其他人都去了?”宋灵叔好奇问:“村子里有几户买过王家的盐田?”
“具体多少不清楚,算上我家少说也有十户,王家几乎包揽了大屿到洋泽县沿海所有的海盐田,村子里的人都在王家的盐田做盐工。”
张闵见众人都看着他,专程为他家之事而来,有此不好意思轻咳,接着说道:“村子里与我同时投身做水匪的还有三人,一个死在了南水港,另外两个还被关在岛上。?兰¨°{兰*¤文·|学+{\ #1?更`2新^&[最*′全°我们都知道,自上了袁复的船,必会有尸骨无存的一日,也是……交不起赋税,也还不起借贷,才会一气之下……”
谁会分不清哪条是活路,哪条是死路,自古以来,下海当水匪的就没有善终。这些都是情势所迫,在看不到前路时的选择而已……
宋灵叔明白,张闵年轻气盛,本以为是王家大发善心卖出盐田,他家从此能独立自主制盐卖盐,不再仰人鼻息。却没想到,王家只是趁机抛开多余盐田,蒙骗他们弥补损失。
也可从此处看出,以王家在内的大盐商,在朝中有耳目,早已将朝廷设立盐铁司,对盐法改制的消息传出来。
她叮嘱道:“回了村子,你将村中买下王家盐田的盐户全登记下来,一并报于我。”
张闵面露惊喜,连连点头,眼中的燃起两簇感激之情,张蕙也拉着阿东道谢。
许士元面色沉吟,说出王家曾与苏州其他几个盐商,曾有意向江南商会出售盐田。早些年盐商得势,为私盐利益,独自成立了商会,联合起来排挤外,与江南商会是两不相干。+w`d?s,c¢w¨.·n¢e_t^
如今却想抛出手里的盐田,隐隐有交好之意,混迹生意场上数年的人都能看出,这里面必有蹊跷。
宋灵叔想起半年前,徐知予在苏州开始清查私盐时,李家曾与江南商会的柴家有勾联,或许在那时,部分盐商就已经开始‘谋后路’。
……
行船一个时辰后,大屿县码头已遥遥在望。
码头外停了不少船,船上帆幕收起,桅杆晾着鱼网,来往的渔民背着筐里的鱼往县城赶,海滩上几个孩童正嬉戏打闹,很快就被妇人带走,警惕地望向陌生的船。
“只能从这里上岸,那边全是盐田,只能走过去。”孟阳率先跳下船,将绳子系在码头的柱子上。
众人依次下船,张闵在前领路,带着绕过小渔村,顺着南面小道一路往。
出了林子,一片开阔的滩涂盐田映入眼帘,盐田方方正正,盐工正推着晒出的杂盐往回走,不远处就是制盐坊,烟气缭绕间,几个盐工在卤煮的大锅前不断搅动。
宋灵淑只知海盐的大致提取法,眼前的晒盐煮盐景象,却是第一次见。薛绮、崔媖娘和贺兰延三人都兴奋异常,如果不是急着要去查事,早跑去近前旁观。
张闵指向更远处一小片盐田,说道:“前面的都是王家的盐田,他卖给我们的在那边,那边虽然零散,潮汐往复也能晒出很多海盐,煮盐坊只能重新搭建立。”
薛绮惊讶道:“光是这一大片产出已经不少,这王家每年能卖出多少盐?”
张闵思量片刻道:“别处不知,这里每年应有四万石之数,这只是王家一处的盐田。”
薛绮依照盐税一核算,四万石光是缴盐税就是很大一笔钱,这还不包括存在私下瞒报的可能性。难怪这些盐商想逼着朝廷取消新盐法,这些可都是白花花的银钱,谁会不忍心看着这些钱飞走。
再在新盐法一出,官府盐库限制收取配额,卖不出的足量的盐,依然要照着盐田收取赋税,多出份额的盐田反变成了负担。
几人只是绕着滩涂走,就已经闻到卤盐锅散发出刺鼻味,七座制盐坊的盐工忙碌不停,经过一道道工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