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
“嗯,先生严厉交代过的。”
“好好好……能储存多久。”
“按先生法子挖地窖,在冬日可以储存一个整个冬天,春夏就需要看地方了。”
两父子在远处聊着土豆的事情。
一众大臣已经开始尝试烤土豆。
讨论声也一下就开始在院子里蔓延。
“嗯!这烤土豆比靠番薯好吃!”
“我还是觉得李景隆炒的土豆片好吃。”
“我这不是论烤的么。”
“烤的还是番薯香软,它甜啊!”
“我觉得烤土豆……”
一群人充分交换意见。
中国大陆上最初的关于烤番薯还是烤土豆好吃的争执,在应天府皇宫内开始上演。
只有一人置身事外。
他便是礼部尚书。
要说还是礼部尚书回来事。
他几口把烤土豆吃完,也不顾嘴角还有黑炭。
竟是一个箭步串到了朱元璋和朱标、朱橚的身前。
跪下拜了起来。
“陛下圣德广被,上应天象,下泽苍生,今日幸得此神物,实乃天赐之福,国之大幸!此二物口感上乘,定是蕴含天地之灵,预示着我大明国运昌隆,万世基业稳如磐石!昔有龙凤呈祥,今有神物降临,此乃国家兴旺之兆,百姓安乐之基。愿此神物护佑我大明千秋万载,四海升平。陛下之德,光被四表,未来定能万邦来朝,共仰我大明盛世之辉煌。臣等忝列朝班,目睹此盛事,无不欢欣鼓舞,愿竭尽所能,辅佐陛下,共谋国是,以报陛下知遇之恩,共铸大明千秋伟业,使我大明之名,永载史册,光辉万世!“
一番马屁流畅至极,只能说不愧是搞祭礼的大员,不仅是把朱元璋夸得呆了呆,连带着他的同僚们都愣了神。
而后,能同朝为高官的,哪有普通人。
那是连忙咽下番薯或土豆,都迅速滑跪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你一句乾坤之喜。
我一句社稷之庆。
那是把整个院子都闹腾了起来。
听得朱元璋是又气又好笑。
“行了行了行了,你们有空拍咱马屁,不如说说这番薯和土豆,怎么样。”
“陛下,若是存储便利,按陛下所言亩产,大明,何愁饥寒!”
这是杨思义在回话。
结果朱元璋刚想继续问下去。
一众人又开始了表演他们的拽文字能力。
盛世之始……
神物归心……
非凡天命……
真就是不带重样的。
把老朱噎了个半死。
最后,他只能沉下脸来。
“咳,茹太素今儿好像没来吧。”
这句话,让还在搜肠刮肚想贺词的几人,连忙噤了声。
这事可太有名了,茹太素当年写折子长的要死,惹毛了老朱被狠揍一顿。
现在突然提他,不就是警告大伙不要废话了么。
众人自然不敢再出声。
看着安静下来的大臣们。
朱元璋的脸色终于也是缓和了下来。
他振声说道:“你们夸了那么多,说来说出应该都是认可这两种主粮了吧!”
“如果认可的话,那此二物,是否应当及时推广?!杨思义,你说。”
“本季水稻即将收成,若是能续上土豆或者番薯,那将是国之幸事!”这次杨思义可不敢学那礼部尚书长篇累牍,他直接就给了个结论。
让朱元璋是愉悦地点了点头。
“户部觉得可行,那工部呢?”
“父皇,工部侍郎与郎中皆未到场……”朱标连忙提醒了句,去年工部尚书就空了出来,现在还未有尚书。
“哦对,那赵集……”朱元璋嘟囔了句,他刚才脑瓜子确实被这群鸟人的各种贺词吵得有点晕,竟一时忘记了现在没有工部尚书,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继续问下去:“兵部,董俊,你怎么看。”
“这第三次北征,已经十拿九稳!!!”董俊说完话便激动了起来,其实原本他是北伐反对派,他一直很恼火朱元璋为什么要力排众议,非要现在开始北伐,明明粮草只够一年,北伐可不是什么小事,拖个几年并不是没有可能啊!
现在来看,莫不是陛下早就有了准备!!!
他激动之下,又开始想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