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在拿着耳机和录音小哥一起监听。
很快,一道淡淡的旋律悠悠响起。
沈歌的声音,自耳机中响起。
“正月十八,黄道吉日,高粱抬。”
“抬上红装,一尺一恨,匆匆裁。”
沈歌轻柔清澈的嗓音令外面的容千和录音小哥同时睁大眼睛,因为他在开口时,唱出的并不是普通话,而是一种方言,似乎是江浙沪那边的口音。
更为这首歌增添了民俗的氛围。
“裁去良人,奈何不归,故作颜开。”
“响板红檀,说得轻快,着实难猜。”
这句过后,节奏猛然加快。
似乎是里面的情节进入了下一阶段。
“听着,卯时那三里之外翻起来。”
“平仄......”
节奏加快丝毫不影响沈歌的气息,录音室外的二人此刻仿佛已经忘记了自己监听的任务,反而是在认真地欣赏一首完美的歌曲。
听着沈歌唱出来的节奏,容千觉得自己的解读还是没问题的,也比较符合歌词和演唱里表达出来的感觉。因为前面的正月十八、黄道吉日这两句也不是高兴的腔调,更像是一种女鬼幽怨的低语。
再到节奏快的这一段,将听众拉进故事中。
“下马,方才,那官人笑起来......”
音乐一阵拉长。
沈歌的念白,传入容千和录音小哥的耳中。
“那官人乐着,寻思了半天。”
“只哼唧出个离人愁来。”
这句是画面的旁外音。
容千更加笃定,这句话分明就是在描写,“官人”腹内空空的草包形象。
“她笑着哭来着,你猜她怎么笑着哭来着。”
这首歌没有高氵朝来临前的停顿,音乐与沈歌的唱腔连在一起,毫不拖泥带水,在他一句“哭来着”话音落下之时,伴随而起的是陡然间炸响的唢呐。
录音室外的两人只觉得头皮发麻,浑身起了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
“一拜天地。”
熟悉的旦角嗓音再度响起。
与《探窗》相比是一番截然不同的味道。
容千也终于知道为什么沈歌的编曲不用电子音合成,而是要单独录出来了。
这段唢呐曲刚才录制时还不觉得怎么样,此刻搭配上编曲、歌词和沈歌的唱腔,宛如酝酿已久的情绪在这一刻得到释放。
花轿,棺材。
亡者,新娘。
出殡,拜堂。
生与死的交织,红与白的碰撞。
造就了一幅极具中式风格的恐怖画面。
此时此刻的唢呐曲,既是歌曲故事中,成亲队伍奏响的喜乐,同样也似出殡时的哀鸣。
是官人霸占的得意,是女主对恶人的控诉、对心上人不来的悲伤。
听着耳机中响起的歌声,容千心中感叹,“好一出精彩的大戏。”
江浙一带的方言,民俗浓重的曲风,殡葬嫁娶的冥婚元素,再加上他如泣如诉的旦角唱腔,这种种种种,才完美地表现了这首歌。
录音室中的沈歌还在唱着。
“正月十八这黄道吉日。”
“正月十八这黄道吉日。”
“正月十八这黄道吉日......”
一曲结束。
容千和录音小哥两人这才回过神来。
跟上次他来录制《探窗》时一样,这一次沈歌的作品再次给两人带来了极其深刻的体验。
“这首歌,太厉害了。”
容千忍不住说道,“歌词和立意的设计真的好,一千个读者眼中真有《一千种哈姆雷特》,听众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解读出不同的故事内容。”
沈歌谦虚一笑,“很期待过段时间它跟粉丝们见面。”
“有你在,不知道公司未来能不能做到五百强。”
容千开了个玩笑。
“这也说不定。”
沈歌笑道:“现在才只是开始。”
......
第二天沈歌上完一上午的课,收到许棠音发来的消息,这让他有些诧异,一般情况下她可是很少联系他的,两人平时练琴除了约定好的,其他时间全靠默契。
径直来到音乐学院这边的练琴房。
这一路上引来不少目光,甚至有人上来跟他搭话,沈歌从前段时间来音乐学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