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名扬天下 > 第239章 你方唱罢

第239章 你方唱罢

排排,娇莺鸣啼,微风习习吹来,于四周的钢铁城墙之中,反而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循着脑海中的记忆,沈歌径直来到了被称为恭王府三绝之一的恭王府大戏楼前。

又称为怡神所的大戏楼为纯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结构,整座戏楼不见一根铁钉,总体面积足有七百多平,可容纳两百人于厅堂观戏。

且虽然戏楼厅堂如此宽阔高大,但音响效果却丝毫不受影响,其中的原因便是工匠当初在建造之时,将戏台下面掏空,埋藏了九口大水缸。

这种精巧的设计使得大戏楼有了天然的混响共鸣音效,演员立于台上,仅凭一副肉嗓子便可让声音清晰的传入每个人耳朵,不会因距离而产生强弱的效果。

沈歌抬头看了眼大戏楼,而后推门走了进去,当年戏楼两侧门窗为朱漆雕花,四壁实木墙饰藤萝紫花,手工绘制的的藤萝彩画加上萦绕于头顶盛开的紫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下看戏,真是别样的享受。

只是如今时代变了,景变了,人也变了。

来到戏楼大厅的南边,这里是舞台和演员上妆的地方。

沈歌看着门角的那一块凸起的木槛,当年他就每天站在这里,抬头看着舞台上的老爷子和庆春班的张钰鹤张老板表演。

一个大青衣,一个无名老生,引得台下观众满堂喝彩,虽然不及百年前几位大师往台上飞金抛玉的场景,可在当时的燕京城,也算是难得一见的盛况了。

只不过......

想到这里,沈歌倏然叹了口气。

“这是当年多少人心心念念想登上的戏台啊。”

沈歌自顾自地开口低语一声。

京城,恭王府大戏楼的戏台!

可不是一般角色随随便便就能登上去的。

当年在庆春班练功学艺的那些孩子,每日里就期待着能够来戏楼里跑跑腿、打打杂,这样便能远远地看一眼台上大青衣张钰鹤的风采,想象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像他一样,挑班成角儿,赢得满堂喝彩。

他“小桃子”,同样如此。

沈歌看着空落落的戏厅,忽然想到之前他那首《探窗》火时,经常在评论区里出现的一句话:

老祖宗有这样一句话,戏已开腔,八方来听,一方为人,三方为鬼,四方为神明。只要开嗓,不管台下是否有人都必须唱完,凡人不听不代表鬼神不听。

想到这里,再看看这空落落的大堂,他忽然觉得有些好笑,老祖宗心说我可没说过这样的话。

当然这句话其中所蕴含的一些梨园行的道理的确是对的,只不过现在人去楼空,听戏的人不在了,唱戏的人也不在了,怕是连这鬼神都转世投胎去了。

沈歌后退几步正对戏台看去。

戏台两侧按规矩悬有对联。

经常见的有: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

亦有:上场应念下场白,看戏无非做戏人。

此刻,这恭王府大戏楼的戏台两侧悬着的对联是——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角耳,汉祖唐宗,也算一时名角,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掮旗打伞跑龙套;

四书白,五经引,诸子百家杂曲也,杜甫李白,能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都是求钱乞食耍猴儿。

好一副对联!

十年前沈歌是不曾见过这幅对联的,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换上的。

不过他倒是对这幅对联有所耳闻,传言这是纪晓岚为圆明园的戏台写的,也有人说是一位太监写的,具体不得而知。

但这幅对联却有意思。

与相文社班主郭德刚说书时经常用的那句定场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意为,什么唐尧、虞舜;什么五霸七雄、汉祖唐宗,这些独领风骚、争霸天下的人物,在这一方戏台上都是扮作生旦净末丑的角儿。

什么四书五经六艺、诸子百家;什么诗仙诗圣,都是咬文嚼字卖弄文采的乞食者。任你才情滔天、祸水红颜,最后都不过是红粉骷髅、一抔黄土。

这句话语气之霸道,短短几行字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浓缩为了一台“戏”,什么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皆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思索间,沈歌不自觉地迈动脚步,踏上大戏楼这一方戏台。

你方唱罢.....

我登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