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溪听完沈歌边弹边唱的这首小曲儿,让她立刻想到了课本里学过的一篇文章,与《木兰诗》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墈¢书¨屋. .庚/欣?蕞\哙+“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曲中的大莲和六哥哥的经历复现了刘兰芝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自挂东南枝的情节。
让人为之叹惋。
不断有人伸出手机扫二维码和往铁盒子里放钱,就像刚刚才离开的那位大爷说的那样,这首小曲儿,值这个价!
这时,那对吵架情侣中的女生此刻泪眼婆娑地开口向沈歌问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闻言众人都下意识地看向她和沈歌,倏地恍然大悟,最开始在这个年轻人弹唱前,他还咬文嚼字地拽了段古文,说什么“良辰美景,昆玉河畔。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什么的。
当时大家看这年轻人先是大手笔打赏一百块,随后又拿老人琵琶要弹,还以为他拽古文是为了显摆自己。不过现在看来,这首歌里唱的“大莲”和“六哥哥”的经历,跟这对情侣吵架的原因很相似呐。
一样的谈恋爱,一样的父母不同意。
在第一句提到“蓝靛厂”、“火器营”的时候,一些人还觉得他只是跟说唱一样,即兴编词,捡现成的地名加进去呢。
现在看来,对方这是真有实力呀!
当场根据两人吵架的内容,边弹边唱,编了一段有头有尾的歌词和故事出来?
这可不是那些rapper能做到的。
“这是一首燕京小曲儿,原本的腔调不是这样的,我用流行类似于民谣的风格唱出来的。这首小曲儿叫《探清水河》。”
融入了旦角唱腔的《探窗》火爆就证明了传统文化的一条发展之路,不像梅亦辰那样胡编乱造,合适的改编既保留了原曲的韵味和腔调,还更朗朗上口,让年轻人喜欢和易于接受。
其实这个想法与歌手圈一位音乐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也就是写出了爆火神曲《最炫民族风》、《奢香夫人》等歌的作者张超,好唱、好听、好记是他创作的三个原则,而这个创作理念与歌手组合凤凰传说加在一起,引发质变。
“《探清水河》?”
“燕京小曲儿?”
“这首歌不是你写的?”
有人惊讶道。
“本来就有的,老一辈应该常听。”
沈歌笑道。
小时候天桥卖艺,有艺人常唱这小曲儿。
不过那韵味和调子可比他刚才唱得厉害多了。
“是有点印象。”
人群中有一位老人微微点头。
“《探清水河》这首小曲儿的曲牌叫《树荫凉》,说起来跟《照花台》也有点相似,因为流传在民间的这些小曲小调基本上都有关联,但地域不同,也不一样。
在北方叫《照花台》,在南方则是叫《无锡景》。”
沈歌怀抱琵琶开口说道:“说《无锡景》大家可能不知道,但这首根据《无锡景》改编而来的,很多人应该都听过......”
说完,他手挥琵琶,弦音流转,用一口吴侬软语的腔调唱道:“我有一段情呀,唱拨拉诸公听。-墈?书`君¨ ?追?罪·歆,蟑*結-”
“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
“让我么唱一支秦淮景呀。细细那个道来,
唱给诸公听呀......”
沈歌会许多方言,这吴侬软语自然是张口就来,有细微不对之处,在这北方众人也听不出来什么。
露的这一手让围观众人一惊。
“《金陵十三钗》!”
有人开口说道。
这首歌是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插曲,也是十三位女主角的代表符号。
“《秦淮景》。”
人群中又有人想了起来。
沈歌点点头,“在南方,这小曲儿更有地方性的民歌风格,在北方更注重讲故事,《照花台》的版本有唐伯虎和秋香、张君瑞和崔莺莺;还有《探清水河》讲的故事也跟《孔雀东南飞》相似......”
这番话听的面前众人云里雾里的,不过大致也能理解他说的什么。
与此同时,直播间内。
【我刚才说什么来着,我就说这旋律似曾相识吧,虽然有点区别,但还是有关联的,这就是绝对音感!】
【这人是我们苏州的吗?刚才唱《秦淮景》的方言好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