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戏杯突然插入一个京剧戏班招聘寒暑期实习学生的事儿,在燕京戏曲学院稍稍引起了议论,有人觉得好奇想要试一试,也有学生对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因为很多人之所以学戏曲,目标就是为了进入剧团混个编制而已。!0?0`暁_说~王* _最?鑫.蟑,踕¨更*芯?快.
现在戏曲都成什么样了?
全靠国家补贴才能活着!
戏班?
他们天天费心费力的练功唱戏目标是为了进入京剧院,而不是加入戏班子,三天饿九顿。
一般正常情况来说,要想进入体制内的京剧院工作,要么是各大剧院、剧团在毕业季时对戏曲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招聘,要么就只能跟考公务员一样,自己努力去考了,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沈歌的戏班也不是众人的首选。
在这则消息在燕京戏曲学院流传发酵之时,沈歌还在为梨春楼的事情忙活。本来叶文轩院长是跟他说燕京戏曲学院是可以给他提供场地用来给学生排练的,一方面他们之间本就有合作,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里交通来回也方便。
不过被沈歌给拒绝了,梨春楼毕竟是一个戏班,并不是校内的一个组织,长久看来一直在燕京戏曲学院也不太方便,难免遭人诟病。而且梨春楼的人员也不会只是学生,来回出入都是一个问题,因此沈歌还是打算在外面租一处场地,用来做梨春楼的班底,住宿练功什么的。
原来他的想法是租一处带院子的地方,但由于这里是燕京,懂的都懂,沈歌没那个财力,倒是再远一点的地方有合适的,住宿练功什么的都行,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交通不便,离演出的湖广会馆也有点远。
所以沈歌最终还是在离湖广会馆有七公里左右的地方租了下来,南阳共享际,这里在六七十年代是一处用来汇报演出的场地,后来经过改造后,更加的现代、年轻化了,简单来说这里是一片文创园。
有剧场、有办公、有居住、还有各种商业化。
只是这里的剧场多用于舞台展演、唱歌比赛那样的活动,如果它的装修布局风格类似于戏园子,沈歌都打算直接把这里当梨春楼的演出场所了,可惜的是,他还是想要戏园那样古朴的风格。在这里演出,怕出戏。
总的来说这里的环境还可以,离湖广会馆又近,还符合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又有专门建造的练习室,沈歌对这里十分满意,当即敲定租下这里的一处地方,作为梨春楼的大本营。
......
在沈歌将梨春楼的计划书交给林科长的三天后,他接到了林科长的电话,“沈歌啊,你提交的那份梨春楼戏班规划书局里这边已经专门开会研讨过了,大家对你的一些想法和规划还是比较认可的,尤其是跟燕京戏曲学院合作弄的‘青年演员孵化计划’,也符合湖广会馆的文化主题。
经过讨论,领导们原则上同意以票房分成的模式来履行租金交付,但合同条款还需要进一步商讨细化。”
“感谢林科长,感谢领导们能给我这个机会。!萝,拉!晓,税! ¨毋`错*内\容¢林科长您看什么时候方便,咱们可以尽快商讨合同条款,我这边随时都有时间。”
沈歌感谢道。
林科长沉吟片刻,对他道:“那就后天上午吧,还是在文物局我的办公室,你把相关人员也一起带上,大家当面锣对面鼓地把各项事宜都确定下来。对了,关于票房分成的比例、演出场次、安全保障方面,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好,谢林科长提醒。”
沈歌答应下来,他知道这事儿算是成了一半儿了。
后天一大早,沈歌提前约了叶文轩和白绍礼两人,一同再次来到文物局,不过今天和上次来时相比,除了已经认识的林科长外,还多了两个人。
林科长见到沈歌三人,起身笑着介绍道:“这位是我们文物局的副局长王正刚,这位是负责文化活动统筹的张老师。”
沈歌三人走上前,礼貌地跟两人握手问好。
王副局长上下打量了沈歌一眼,笑道:“沈歌,关于你戏班的计划书我看了,很不错,经过局里商讨,已经通过了你这个方案。当然我再说句题外话,有白馆长和叶院长两人在,相信你的实力,年少有为啊。”
“王局过奖了,主要也是真爱戏曲,想为这行出份力!”
随后便是商讨具体的租赁事宜了,主要的票房分成比例、演出计划什么的,这些正规的流程一一进行,签好合同,租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