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上施展“点穴神功”,一边念叨着:“导腹中气热下已”,意思是引导腹部的热气往下走,把积滞的邪气都排出去。这画面,简直就像是在给身体做了一场高难度的瑜伽,既锻炼身体,又净化心灵。话说啊,有这么一种病,它专挑小腹这块风水宝地闹腾,让人疼得直不起腰,连大小便都成了奢侈。这病,古人给它起了个挺形象的名字——“疝”。为啥叫疝呢?想象一下,肚子里头好像有个调皮的小球,时不时就蹦跶出来,让你难受得紧。而这小球的“幕后黑手”,往往就是“寒”。寒气这家伙,一不留神就溜进身体,专找软肋下手,小腹就成了它的最爱。

那么,怎么治这个小淘气呢?古人的智慧可不含糊,他们说了:“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得在咱们的小腹两侧,还有腰部那块骨头凸起的地方(大概就是现代说的环跳穴、气海穴、关元穴附近,以及腰阳关、命门等穴位周边)下针。这针法啊,讲究的是“多而深”,但别担心,不是让你扎成筛子,而是要让针感传达到位,直到感觉那股暖流(中医说的“炅”)在身体里流淌开来,嘿,这病啊,也就差不多该说拜拜了。

想象一下,你正躺在古色古香的诊疗室里,老中医的手如同魔术师一般,银针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轻轻一捻一转,那股子寒气就像被阳光融化的冰雪,悄悄溜走,留下的只有温暖和舒适。这过程,简直就是一场身体与自然的和谐对话,既神秘又有趣。

再来说说这“筋痹”,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筋络出了问题。想象一下,你的筋肉突然变得跟木头似的,僵硬得连走路都成了难题,那滋味,可不好受。筋痹啊,其实就是筋脉受了风寒湿邪,或者是劳累过度,导致气血不通,筋肉失去了往日的灵活与弹性。

治疗筋痹,古人的方法也是相当直接——直接刺激筋肉所在的部位。不过,这里有个讲究,得“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得找准筋肉上面的穴位,比如咱们常说的阳陵泉、承山、昆仑这些对筋肉有好处的穴位,然后轻轻下针,别扎到骨头上去。这针法啊,讲究的是个“度”,既要让针感渗透到筋肉深处,又不能伤了筋骨,得是那种“刚刚好”的感觉。

随着针法的施展,你会感觉到一股暖流在筋肉间缓缓流淌,就像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柔地驱散了寒冷和僵硬。渐渐地,那些原本紧绷的筋肉开始放松,疼痛也慢慢减轻,直到最后,你发现自己又能像从前那样,自由自在地活动筋骨了。这感觉,就像是重新获得了生命的活力,整个人都轻盈了起来。

说起这“肌痹”啊,简直就是身体肌肤的一场“寒湿大冒险”!想象一下,你的皮肤就像是那热带雨林里的探险家,突然间遭遇了连绵不绝的阴雨和刺骨的寒风,结果嘛,就是整个身体表面的“探险地图”——肌肤,都开始“喊疼”了。这,就是中医里说的“肌痹”,一种因为寒湿侵袭,让肌肤饱受折磨的病症。

话说这寒湿二贼,它们可不像电影里的反派那么酷炫登场,而是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你的毛孔,就像是一群隐形的小恶魔,在你的肌肤间开起了“派对”。它们狂欢的结果,就是让你的肌肤感觉像是被无数细小的针尖轻轻刺过,又疼又麻,那叫一个不舒服!

但别怕,咱们中医有的是招儿对付这些“不速之客”。首先,咱们得找到它们的“老巢”,也就是那些被寒湿重点“关照”的地方。在中医针灸的世界里,这些地方被称为“大分”和“小分”,其实就是我们身体上的一些重要经络分支点,它们就像是城市里的交通枢纽,一旦这里出了问题,整个身体的“交通”都会受影响。

接下来,咱们要祭出的“神器”就是银针了!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扎针哦,而是要有技巧、有深度的“多发针而深之”。想象一下,你是一位精准的狙击手,每一根银针都是你精准的子弹,而你的目标,就是那些被寒湿占据的“大分”和“小分”。不过,记得哦,咱们的目标是驱逐寒湿,可不是要伤害无辜的筋骨。要知道,筋骨可是咱们身体的“钢铁长城”,一旦受损,那可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了,说不定还会引发更严重的“痈发”或者其他变化呢!

所以,咱们在扎针的时候,得小心翼翼,既要深入敌后,又要避免误伤友军。当然了,这个过程就像是玩一场高难度的解谜游戏,既需要智慧,也需要耐心。而当你成功地将那些寒湿“小恶魔”一一驱逐出境时,那种成就感,简直比通关了最难的游戏还要爽!

那么,怎么知道咱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呢?很简单,就是看看那些“大分”和“小分”是不是都“热”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