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四)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四)

怎么对付这些湿气呢?别急,岐伯老祖宗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方子。

首先,咱们得祛湿,对吧?那就来个“祛湿汤”吧!这个方子啊,得用到茯苓、白术、猪苓、泽泻各10克,再加上桂枝6克,这五味药一起煮,就像给身体来了一场大扫除,把湿气统统赶出去!

然后呢,咱们还得按摩按摩穴位,帮助身体更好地排湿。比如说,足三里穴,这可是个祛湿的大穴,每天按个几分钟,就像给身体开了一扇窗,让湿气随风而去。还有丰隆穴,也是祛湿的好帮手,按一按,感觉整个人都轻盈了不少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当然啦,说到脉象,这也是判断湿气的一个重要依据。湿气重的人,脉象往往比较濡滑,就像是摸到了一条湿漉漉的泥鳅,滑不溜手的。这时候啊,咱们就得更加注意身体的变化了,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别让湿气继续肆虐。

岐伯接着悠悠地说:“哎呀,要是碰到那少阳之气在泉下作威作福的时候,火这家伙可就嚣张啦,简直就像野外的篝火晚会,火光冲天,热得你只想跳河,冷得你又想抱火炉,冷热交替,跟玩儿似的。”

咱们现代人一听,这不就是气候变化无常嘛!岐伯继续道:“这时候,老百姓可就惨咯,拉肚子拉得跟开了水龙头似的,还分什么红啊白的(注泄赤白,就是拉肚子带血丝或者黏液),小肚子疼得跟有人在里面打鼓,撒尿都跟红茶似的(溺赤),严重的呢,直接拉血(血便)!这时候啊,少阴经的毛病也跟着凑热闹,简直是雪上加霜。”

好家伙,这描述得也太生动了吧!咱们现代人一听,这不就是肠胃炎加尿路感染的节奏嘛!

言归正传,岐伯要是开方子,那肯定是杠杠的!不过呢,咱们先把穴位转换成现代的,免得大家一头雾水。在古代,穴位名字都挺文艺的,比如“太冲”啊,“涌泉”啊,听起来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绝世武功。但咱们今天不讲武功,讲医学!

岐伯给出了一个调理方子,里面可能会提到“足三里”和“关元”这两个穴位。足三里,就是小腿外侧,膝盖骨下面三寸的地方,你找找看,是不是有个地方按起来酸酸涨涨的?对,那就是了!关元嘛,更简单,肚脐眼下面四横指的地方,那可是固本培元的好地方!

不过,别急着动手按,岐伯的方子可不止按摩这么简单。咱们再来个方剂,就叫“降火止泻汤”吧!这方子啊,得用上黄连、黄芩、黄柏各10克,再加上茯苓、白术各15克,还有炙甘草5克。

制作方法嘛,简单得很,就像煮火锅一样,不过咱们这是健康火锅!把这些药材洗干净,丢进锅里,加水没过药材两三厘米,大火烧开,转小火慢慢炖个半小时到一小时,直到药水浓缩成一小碗,颜色金黄,香气扑鼻,就像古代宫廷里的秘制药膳一样。

喝的时候,记得要趁热,但别太烫,免得烫了嘴还怪我没提醒。这汤啊,喝下去,保证你肚子里的小火苗瞬间熄灭,拉肚子啥的,统统说拜拜!

至于脉象嘛,岐伯肯定会说:“这时候的脉象啊,就像夏天的雨,忽快忽慢,忽大忽小,不稳定得很。”咱们现代人呢,可以理解为心跳不规律,一会儿快得像兔子,一会儿又慢得像蜗牛,跳得力度也是时强时弱。这时候啊,就得赶紧调理了,不然小心心脏也跟你一起“跳舞”哦!

想象一下,你的心脏是个dj,在少阳在泉的时候,它突然决定开一场“蹦迪派对”,节奏快得让你怀疑人生,慢下来的时候又让你怀疑它是不是累了要罢工。这时候,“降火止泻汤”就像是派对的救火队员,一来就把这场混乱的派对给平息了,让你的心脏回归正常的节奏,从此过上安稳的小日子。

岐伯正襟危坐,一脸严肃地说:“哎,你们知道吗?当年岁阳明在泉的时候,那干燥的气息可嚣张了,整个天地就像被谁按了‘干燥键’,雾气蒙蒙的,但感觉特别清爽,就像你刚洗完脸没擦干,风一吹,哎呀,那个酸爽!”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这干燥气息跟咱们有啥关系呢?别急,岐伯接着说:“老百姓们可就遭殃了,一个个跟被点了‘干呕穴’似的,动不动就想吐,而且吐出来的东西还带着苦味,就像是喝了半杯咖啡没加糖。他们还不停地叹气,就像是考试没考好,被老师训了一顿,心里那个憋屈啊!”

说到这“叹气”,岐伯老先生还特意提到了现代医学里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