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天,黄帝和岐伯又凑一块唠嗑啦。¨x~x,s/w!k_.¨c¨o·m!黄帝一脸愁容,挠挠头开始倒苦水:“岐伯啊,我说兄弟!你说这事儿怪不怪,胃这家伙就喜欢喝凉的,可肠呢,偏偏就爱喝热乎的,这俩家伙喜好完全相反,这可咋整啊?”
“还有啊,你瞧瞧那些王公大人,天天大鱼大肉的,骄横任性,想干啥就干啥。咱要是去劝他们别这么胡来,那简直就是逆了他们的意,搞不好还得惹一身麻烦;可要是顺着他们,那他们这病不得越来越严重嘛!你快给我支支招,这到底该咋办呀?还有,要是真给他们治病,是先从哪儿下手呢?”
岐伯一听,乐了,拍了拍黄帝的肩膀说:“黄帝老哥,你别急。这人啊,不管是谁,骨子里都是怕死又想好好活着的。咱就跟他们好好唠唠,告诉他们这么胡来会有啥严重后果,再给他们讲讲怎么做对身体好。然后呢,给他们指条明路,告诉他们怎么生活才舒坦。再跟他们说说生病以后有多遭罪。就算是那些不讲道理的人,听了咱这番话,咋会不乖乖听话呢?”
就好比你跟一个天天熬夜打游戏的人说,你再这么熬下去,身体可就垮啦,头发掉光光,精神萎靡不振,干啥都没力气。然后再跟他说,要是每天早睡早起,那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给他讲讲规律作息的好处,再说说熬夜生病以后得天天喝苦苦的中药,还得往医院跑,多遭罪。这么一说,他多少也得考虑考虑吧。这就是利用人的心理,让他们自己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黄帝接着问:“那具体治病该咋操作呢?”
岐伯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说:“这治病啊,得看季节。春夏的时候呢,天气暖和,咱就先治表面的症状,然后再去调理身体内部的根本问题。为啥呢?你想啊,春夏的时候,阳气都跑到身体外面来了,就像家里的人都跑到院子里玩耍啦,这时候身体内部相对就比较虚弱。要是有啥毛病,先把表面那些让人难受的症状解决了,比如发烧、咳嗽这些,让病人先舒服点。然后再慢慢调理身体内部,把身体的根基巩固好。”
“到了秋冬呢,天气转凉,这时候就得先治根本,再管表面症状。秋冬季节,阳气都回缩到身体里面去了,就像一家人都回到屋里躲起来啦。这时候要是生病,大多是身体内部出了问题,所以得先把内部的问题解决好,把身体的气血、脏腑调理顺畅。然后再去处理那些表面的症状,这样病才能好得彻底。”
这就好比盖房子,春夏的时候,先把房子外面的装修弄好,让人看着舒服;秋冬的时候呢,就得好好加固房子的地基,让房子更稳固。+h_t·x?s`w_.*n′e′t~治病也是这个道理,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治法。
黄帝又追问:“那对于胃和肠喜好相反这种麻烦事儿,到底咋解决呢?”
岐伯笑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啊,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注意。就说这穿衣吃饭吧,得根据天气冷暖来调整。冷的时候,可别穿得太单薄,冻得哆哆嗦嗦的,不然寒邪就容易钻到身体里去啦。热的时候呢,也别捂得太严实,搞得浑身是汗,这样身体也受不了。”
“再说说这饮食,吃的喝的也得讲究。太热的东西可别吃,别把嘴巴和肠胃烫得受不了,就像被火烤一样,这对身体可不好。太冷的东西也得少吃,别让肠胃像掉进冰窟窿里似的,寒了肠胃。吃东西喝东西,温度要适中,不冷不热刚刚好。这样身体里的气就能保持平衡稳定,不会出现啥歪门邪道的毛病啦。”
就像做饭一样,火太大,菜容易糊;火太小,菜又做不熟。饮食也是这个道理,温度合适,才能让身体舒舒服服的。
咱前面提到了“标本”,这在中医里可是个挺重要的概念。啥是“标”呢?简单说,就是疾病表现出来的那些症状,让人一看就知道生病了的那些明显迹象,比如发烧、咳嗽、肚子疼这些。那“本”呢,就是导致生病的根本原因,可能是身体内部的气血失调啦,脏腑功能紊乱啦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病根儿的东西。
比如说,一个人感冒了,发烧、流鼻涕、咳嗽,这些就是“标”。那为啥会感冒呢?可能是最近太累了,身体抵抗力下降,或者是不小心吹了冷风,这就是“本”。中医治病讲究标本兼治,但不同的时候侧重点不一样。春夏的时候,先解决“标”,让病人先舒服点,就像先把眼前的麻烦事儿处理掉。等症状缓解了,再去慢慢调理“本”,把身体的底子打好。秋冬的时候呢,就反过来,先抓住根本问题,把身体内部的问题解决好,再去处理那些表面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