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我们的兵力多集结在长江以南,而襄阳在江北。”
讨论又陷入僵局。
眼下的困境就是南下至襄阳沿途的兵力,再就是渡江守卫襄阳的问题。
“保险起见,那便由桓将军带兵驻守于江陵,再加派一支兵力支援江北。”
众臣听罢连连点头:“如此一攻一防,应当能保住襄阳。”
只是有人问了一句:“此役非同小可,殿下不亲自领兵么?”
司马瞻摇了摇头。
“本王一定要留在北府。”
众臣面面相觑,都有些不解。
司马策知道司马瞻所想,他是做了最坏的打算。
假使襄阳也失守,下一步氐人就要一路南下,淮阴、盱眙、然后直指建康。
北府是距离建康最近的一支津口。
桓锏颇为不屑地嗤笑一声:“若兵临北府,就算殿下驻守在此,难道还能逆天改命?”
言外之意,敌军都已经打到家门口了你再出来迎战。
怎么可能打得赢?
司马瞻知道此时不是负气斗勇的时候,他将司马策拽到地图前面。
“皇兄请看,假使襄阳失利,氐人下一步会如何推进南下?”
司马策看了片刻道:“自淮阴进攻,直捣建康。”
司马瞻摇了摇头:“不,他们一定会去淮南或者淮北,而后会攻打彭城,下邳,最后才是淮阴、盱眙。”
“为何要舍近求远?”
司马瞻回头看了眼桓锏:“自然是因为有桓将军驻守江陵和武昌。”
“当然,北府兵也不会给他们机会来到淮阴。”
桓锏毕竟是个武将,再是对大晋江山图谋不轨,也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
江陵他势必要去的。
“所以,你的北府兵是用来抵挡两淮的?”
司马瞻点头:“近可守镇江广陵,远可攻淮南淮北。”
司马策随口问道:“现在营中有多少人了?”
“两万之余。”
话刚落地,众人唏嘘一片。
“殿下您没开玩笑吧,两万兵力对抗氐人其中一支都不够打前阵的。”
司马瞻神色冰冷:“国之存亡怎可玩笑?假以时日,北府兵必定能以一敌百。”
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这支队伍。
他们多来是来自冀州和青州的流民,被胡人屠戮多年,且战且逃,被迫南下。
仇恨就是最好的战力。
当然还有一点,自北府军成立以来,他每日都亲自指挥身法战术,从无片刻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