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十年,时间只是过了一小点,人们就已经开始将那段悲伤的记忆忘却了。搜索本文首发: 看书娃 kanshuwa.com
六郎在建安五十一年的冬日里离开了,六郎的儿子雇了整个梁城最好的班子,吹着唢呐敲着鼓,抬着那棺椁去了城外的墓地,男人说这算是喜丧。
菖蒲站在小院之前,看着披麻戴孝的男男女女自门前而过,等到看着那棺椁离开了他的面前,这才转身回了小院。
又少了一人。
时间对于他和对于旁人来说显然是两种感觉,五十载在他的感觉中也就是看一棵小树长大的时间罢了,兴许眯一觉也就过去了。
那平常的日子并无什么波折,也就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
只有突然发现有人离开,他才蓦然发觉周围人的两鬓不知何时依然攀上了根根白丝。
“六哥也走了啊,他儿子的手艺不如他,他们家的面没了当年的那个味道。”
杜仲站在菖蒲的旁边,他偏过脑袋看了看那熙熙攘攘颇为热闹的队伍,感叹了一句之后就合上了那房门,跟上菖蒲的脚步进了屋。
“对了,我怎么感觉师兄还是那个样。”
察觉到死亡脚步的杜仲来到了屋内,颇为熟悉的翻找出来一面铜镜。
当他看见自己两鬓的几根银丝时不由得愣了愣,杜仲再次摸了摸那已经起了些许褶皱的面颊,不由得再次叹了口气。
等到他转头看向菖蒲时,却发现已经年近六十的师兄却好似十几年前一样,不像是一个即将老到不需要服徭役的老头,反倒更像是才堪堪度过青年时期。
“我也是在老的,只是没有你那么快罢了。
你若是还想要成家立业就赶快,五十岁之后元阳衰落,若是再行那阴阳交合之事,只会亏损自身元气。”
“师兄怎么还管这个。”
杜仲将铜镜归位,随后有些无奈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不对,师兄你自己都没有成家,你还说我。”
“没有人催我,但是有人在催你。”
菖蒲自后院取了几块煤炭,加入屋内的炉子里,驱散了些许的寒意。
“我有相好了,对了师兄,前些日子商行那边来了消息,他们带了一株一百五十年药龄的人参,我看店里面的账上还有些钱,我明天给它拍下来。”
杜仲匆匆结束了这个话题,随后快步离开了小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可是你说的哦。”
听完了两人之间全部对话的梵影,悠悠然落在了屋檐上。
“只是有些感慨,人类的寿命真是短暂,大概是想要让他给我留个念想吧。”
“那你需要让留个念想的人可多了去了,你怕不是要挨个去催婚。”
日子在因为六郎的离开而微微阻塞之后就继续流动了起来,菖蒲周围的弟子来来往往,多数人离开了就不会再见,生面孔变为熟面孔之后不久就会离开。
菖蒲一如既往的每日处理着药材,讲着课,不时还会来到前厅看看病人。
从早些年起菖蒲就开始结交了不少的江湖侠客,随着当年那些闯荡江湖的侠客们老了,被疾病缠身的他们大多因为病痛而选择住在了柏溪镇。
闯荡江湖的侠客大都手上有些钱款,一来二去柏溪镇的房价再次攀升了一小节。
建安五十二年春,随着路两侧掺杂在绿茵中的点点野花,一队骑手护卫着一辆黑色的车架来到了柏溪镇。
“姑姑,只是来通知那位入选了百匠谱,这事您没必要亲自来一趟吧。”
马车内面对面坐了两个人,一袭青衣的青年坐在马车行驶的方向,他落下手中的一子,随后看向了外面那正流动着的光影。
这地方可不寻常,他已经听父亲讲了好几次了。
这里不仅是初云州互市的唯一窗口,而且还遭过白莲教的祸害,听说白莲教当年的战力最强之人白额虎就死在了这。
“来寻一个故人。”
青年的对面是一蒙在层薄纱中的女子,她正执白子落于棋盘之上。
“我输了?”
当青年将心神再次拉回这盘棋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输了。
“建安四十五年,初云州郡守报初云州大旱,期间祝菖蒲,或者应该说祝子木毁家纾难,助那位殿下和柏溪镇的百姓渡过了最为困难的时间。
你说这份功德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