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尚书闵国成儒雅地走上前,行礼后说道:“陛下,封赏之事,关乎朝廷礼仪与秩序。卫国公韩林、镇远侯韩文、定远大将军韩武皆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此等封赏,合乎礼仪,彰显陛下的仁德与英明。但臣以为,在给予荣耀的同时,亦当注重他们的德行修养,以成为众人之楷模,为朝廷树立良好的风范。通过他们的表率作用,引领更多的臣子为国家尽忠效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户部尚书姜伟出列说道:“陛下,封赏之事虽乃国家对功臣的恩宠,但亦需考虑财政之负担。然韩林、韩文、韩武三位将军功绩卓着,此番封赏在情理之中。只是臣建议,后续对于他们的赏赐应合理规划,确保国家财政收支平衡,以免影响其他重要事务的资金投入。同时,可借此机会激励更多将领在军事和政务上奋发有为,为国家节省开支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功绩。”
吏部尚书侯岩昌说道:“陛下,臣以为这三位将军的封赏,将为朝廷树立起鲜明的用人导向。韩林将军的坚守边境,韩文将军的妥善处理宗室事务,韩武将军的守护京都,皆展示了他们的卓越才能。这也提醒了臣等在官员选拔与考核中,应以功绩和忠诚为重要标准,为国家发掘和培养更多的贤能之士。但臣亦担忧,过度的封赏可能引发其他官员的攀比之心,还需制定完善的制度加以引导和规范。”
工部尚书范庄说道:“陛下,三位将军获此封赏,实乃当之无愧。然臣思及,可借此契机,令工部为他们打造专属的勋章或标志,以彰显其特殊荣耀。同时,在军事工程建设方面,可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工事更加坚固完善,为国家的防御体系增添力量。但在执行过程中,务必确保工程质量,杜绝浪费和贪污现象。”
刑部尚书赵达说道:“陛下,封赏功臣,当以律法为基,公正公平。此三位将军功绩昭然,封赏合法合规。但臣以为,应借此向全国宣示,功绩与律法并重,任何人不得凭借功勋而违法乱纪。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冒领功勋或嫉妒生事之人,当以严律惩处,维护封赏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众人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齐齐跪地,高呼:“陛下圣明,请陛下斟酌裁定。”
韩帝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群臣,缓缓说道:“一切准诸位爱卿。着户部尚书姜伟,下朝之后即刻调派户部官员,详查我大韩帝国所有人口及粮仓储粮。此次普查务必详尽准确,不得有丝毫疏漏。同时,要着手征兵八百万,为国家筹建军备,此事关系重大,切不可延误。”
姜伟连忙出列,恭敬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韩帝微微颔首,表示认可,接着他语气坚定地说:“新军八百万士卒将由兵部官员将领们负责训练。训练之事至关重要,你们务必严格要求,不得有半分懈怠。待训练完成后,军队分布如下:左龙武卫、右龙武卫、左豹涛卫、右豹涛卫、左鹰扬卫和右鹰扬卫,这六卫大军原本就有一百八十万人,现在各再增加七十万新军,这样一来,每支卫军的兵力都达到了一百万,总计六百万。我们要努力让这些卫军成为我大韩帝国的精锐之师,保家卫国,扞卫疆土!”
“将玉田大营一百万军调至边军,充实边军力量。边军原有士卒,共计一百万,如此一来,边军共计二百万。玉田大营再增至新军二百万,飞虎军再增至一百万新军,飞虎军则为四百万,禁军四十万再增至新军四十万,共计八十万。御林军二十万再增至二十万,共计四十万。宿卫军十万再增至二十万,共计三十万。”
韩帝稍作停顿,眼神坚定地看向兵部尚书谢启之,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说道:“兵部尚书谢启之,待下朝后立刻召集京城内所有的大将军们,迅速开展针对北喻帝国的战前准备工作。此次战役将在明年秋季后正式打响,务必精心策划,确保万无一失。命令玉田大营飞虎军四百万人马以及左龙武卫、右龙武卫、左豹涛卫、右豹涛卫、左鹰扬卫和右鹰扬卫这六卫六百万大军,总计一千万军队交由皇叔太尉韩风统一指挥。朕希望能在三个月内攻克北喻帝国,再用三个月时间平定南梁帝国,实现大一统,达成韩国一统天下的宏愿。”
听到这里,朝堂之上一片寂静。众人都被韩帝的宏图大志所震撼,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们纷纷向韩帝投去敬佩的目光,同时也感受到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谢启之面容凝重,他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但他毫不退缩,毅然决然地向韩帝拱手行礼,表示自己将全力以赴。他高声喊道:“陛下雄才大略,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