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琳三人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那个街边摊贩的住处附近。!优!品·晓-说′罔! ¢已/发^布!罪*辛,章^結·映入眼帘的,是与繁华市中心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是距离市中心足足十二公里远的城郊农村——三道岗村,这里四周被大片的农田环绕,田埂间生长着不知名的野花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远处,几缕炊烟袅袅升起,融入淡蓝色的天空,给这片宁静的乡村增添了几分烟火气。
他们瞧见路边有个正晒着太阳的老大爷。老大爷坐在一把有些破旧的藤椅上,身旁放着一根木质拐杖,身上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山装。杜琳走上前去,脚下的泥土软绵绵的,带着土地特有的温热。她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轻声问道:“你好大爷,我跟您打听一下,您知不知道卖早点的房冬至家怎么走?”
老大爷微微侧过头,用手拢了拢耳朵,大声回应道:“你说啥?我听不见。” 说着,还摆了摆手,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八十了,耳朵背得很,你大点声。”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田野里泥土和青草混合的气息,还夹杂着不远处农家小院里飘出的柴草燃烧的味道。
杜琳三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明白与大爷沟通得费点劲了。·x\4/0\0?t!x·t*.?c`o,m′队伍里那个叫丰谷的同志,赶忙凑到老大爷的耳边,扯着嗓子大声说道:“房冬至,卖油条大果子早点的!”
老大爷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看向丰谷,乐呵呵地回应道:“哦,大果子啊,我吃过了。” 显然,老大爷误解了丰谷的意思。
丰谷有些哭笑不得,但还是不死心,继续扯着嗓子大声问:“不是,大爷,那您在谁家,在哪吃的啊。您带我们去啊。”
这一次,或许是丰谷的声音足够大,或许是话里的意思更加清晰,老大爷似乎终于听懂了。他慢悠悠地站起身,轻轻摆了一下手,说道:“走,跟我走。” 说完,便自顾自地向着村里头走去,嘴里还不停念叨着:“大果子,好东西啊。”
杜琳三人赶紧跟上老大爷的步伐。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片片光影,落在他们前行的小道上。路边的草丛里,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虫鸣,仿佛在演奏着一曲乡村小调。老大爷不紧不慢地走着,脚步略显蹒跚,每一步都踏在松软的泥土上。
杜琳三人则跟在身后,心中既有对找到房冬至的期待,又担心会因为沟通问题再出什么岔子。·s~i`l_u?b¨o′o.k-..c?o*m¨他们不知道老大爷是否真的能准确地把他们带到房冬至家,这一路,在未知中充满了些许紧张与忐忑,而乡村那独有的宁静氛围,也在这份复杂的情绪中,显得更加意味深长。
随着赵大爷带着杜琳三人往村子更深处走去,一路上,不断会遇到三两个村民。这些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质朴的笑容,纷纷礼貌地向赵大爷打着招呼。一个扛着锄头的中年男人笑着说:“赵大爷,你又当导游了啊。” 说完,大家全都相视而笑,那笑容里满是对赵大爷的熟悉与亲切。
丰谷见状,忍不住轻声对杜琳说道:“杜组长,看这意思,这老大爷经常给人带路啊。” 杜琳微微点了点头,却没有回应。她的目光正专注地观察着不断在眼前呈现的村民与村庄。只见村里的小道两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些农家小院,偶尔能看见几只老母鸡在院子里悠闲地踱步,远处还有几个孩子在空地上嬉笑玩耍。
大约走了七八分钟的时间,赵大爷忽然停住了脚步。他缓缓转过身,看向杜琳几人,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说道:“孩砸,大果子就是那家做的,你们去吧,他家做的好吃。我得回去了,太阳快落山喽。”
杜琳三人顺着赵大爷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排灰白色的砖瓦房整齐排列着。杜琳目光敏锐,仔细搜索了一番,她刚好看见其中一家人的院门口放着几个塑料大桶,桶身有些污渍,似乎是用来装原料的。她心中一动,意识到应该就是这家了。
杜琳思索片刻,轻声示意身旁另一个叫陈创年的小同志:“小陈,你把赵大爷护送回去,再去村里小卖部给老大爷买点烟,好好谢谢大爷给咱们带路。” 陈创年点点头,快步走到赵大爷身边,搀扶着他慢慢往回走。
随即,杜琳与丰谷二人转身,朝着那户人家走去。丰谷走到院门前,提高音量喊道:“有人吗?” 话音刚落,只听得院内传来一阵响亮的狗叫声,“汪汪汪”,声音格外急促,那只大狗似乎听得出,这两个陌生人并非本村人。两人站在院外,能想象到院内大狗正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