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摩耶太后,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始终心系着外孙春秋,奈何自己不够坚强,竟然维护不了他的安危……
春秋没有把打仗的事情告诉她,要是告诉她,春秋恐怕只能一辈子在福窝里养着,哪里晓得什么是愁滋味?
她自认对德曼不起,于是每至月夜,对着那写了德曼名字的破烂绢人说道:“我宁下十八层地狱,也要换你不害春秋!我欠你的,天明替我还了,你还觉得不够,我来还!”
以致泪痕浸透蚕丝枕,荞麦颗颗泡胀,一颗颗凸起如石子……
她很自责,在自责中逐渐苍老,在万明夫人那里听说春秋未死,而是去往唐朝当留学生,心中难得慰藉……
唐朝!多少新罗人向往的天堂之地,春秋也算因祸得福。搜索本文首发: 小说痴 xiaoshuochi.com
于是托万明夫人每月都资春秋以金银绢帛,保证春秋在唐朝也能过得如在家乡一样,不仅如此,更能保证春秋在唐朝寻到名师,习得一身文武艺,如果德曼的时代过去,春秋也能一力担当。
当时万明夫人连连点头如捣蒜。
可她不知道,万明夫人哪里知道唐朝之广大,曾派人寻找过,皆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为了不使摩耶太后因此崩溃,这才收下的。
而彼时的春秋,不过是留学生金仁问的书童,手里没有一分钱盘缠不说,还时常被仁问的同学调笑书童如此文弱,这仁问非君子啊,是不是私下里玩的太过火了……
谁还认得他差点是新罗的太孙?他也曾在新罗与他姨姨争新罗之主的位置?
这件事终究纸包不住火。
转眼几年过去了,这种消息竟然传到新罗,摩耶太后本当是奇闻怪事,听来解乏罢了,可那人描绘的画像特征越来越像春秋,知道自己的外孙竟然沦落如此,可她老了,远离朝堂的她又能靠谁来救外孙?
万明夫人昧下金银,她深为不解,纵使再贪财,也不能将手伸到春秋的学费上。任摩耶夫人的脑子,也能猜出万明夫人是想两头讨好,不得罪德曼,也不得罪她……
所以,她还是想到万明夫人……
可如今被请出去的她,拄着拐杖,在风中凌乱,眼前视线因泪水模糊一片,如茫茫大雾,不见尽头……
竟有些不知往何处而去,一时竟有些恍惚。
“王太后,不如我们去见大王吧!母女同心,她能理解你思念春秋之苦!”
这话来自才年芳十二的侍女河月,那是她在市集上寻来的孤女,一想起她的身世,就会想起同样父母双亡的春秋。
河月初到,还不懂母女间也有偏爱。
以为所有的母女都如她幼年经历那般岁月静好。
摩耶太后拄起拐杖一击,幼小的河月不及闪躲,脸上吃痛……
“我是河月啊!”河月以为摩耶太后苍老,记忆不如以前,遂恸哭道。
摩耶太后拿起丝绢,为小女孩拭去泪痕。
“是我误伤,对不起你!”
却说木子希于卷帙浩繁的文书中被这着急的领毛拉出来,心本也茫然……
春寒料峭,这时徐罗伐的街景有什么新鲜的?为何非要叫她穿一身便衣,出来透透气?
却与摩耶太后四目相对。
“太后?母亲?母后?”木子希不知该如何应答。
“春秋?我的春秋呢!你在王宫享着福,可我的春秋,却在千里之外受着苦!”摩耶太后泪眼婆娑,终还是忍不住爆发出来。
此时,木子希一头雾水,反而心中畅快,春秋,天明姐姐的儿子,没死!
其实,当初高句丽联合百济来犯,请春秋赴战场自生自灭,不过是春秋做的事实在不是一个正常人所为,她一时之气。
若真如此,她又怎能面对天明。
“你莫要听那些捕风捉影的话,我最喜欢天明姐姐,春秋是天明姐姐亲生儿子,我怎么能对他不好?”说到此,木子希哽咽,是,摩耶是她便宜娘亲,春秋也是她便宜外甥,甚至她一直认为自己是子希,而非德曼,但天明公主是她真正的姐姐,是伯乐。
这足够她置身事外吗?
若非摩耶夫人如此偏袒春秋,导致春秋行事暴戾乖张,如若放手让他治理新罗,则新罗有虞。
是,她对庾信也好于对春秋,那是因为庾信是她的学生,庾信自八岁就与她相识,师生之情不是一般深厚,而春秋,那就是责任了……
人生在世,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