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山脚,
“李兄弟,咱就说这样子炼丹,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孟武看着李砚知的炼丹步骤,不禁有些牙疼。 抱着长见识态度的孟昌民,也有一种美梦破碎的茫然。 这……也能叫炼丹? 今天,是李砚知和孟武从县城回来后的次日清晨。 李砚知为了能把丹药炼好,特意休息一天调整状态,孟武也去了一趟琅湖,抽来了整整三大水袋玄龟血,以备不时之需。 万事俱备,一觉醒来,神完气足,开炉炼丹。 说是开炉,实际上就是一口之前用来涮肉的小锅,洗刷干净架了起来。 如果不是李砚知确定说这是用来炼丹的,孟武差点就准备进山找些野味回来了。 至于想象中高大上的炼丹手法,更是一个都没有。 看着李兄弟一手熟练的刀工,孟武有理由怀疑,这是在为今天的午饭准备食材。 孟昌民拽着孟武稍微坐远一些,生怕打扰到李砚知炼丹。 当年他去郡城的时候,曾经有幸见过一枚宝丹,说是价值千金都不为过。 只是没想到,想象中技近乎道的炼丹之术,竟然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李砚知像极了一个厨房小能手,熟练地将十三种草药分开处理。 榨汁的榨汁,切碎的切碎,还有需要用小火烘烤然后碾成粉末的焚骨根,也已经有条不紊地弄好备用。 虽然是第一次炼制炼灵丹。 但他借助天书玉箓,早就在脑子里模仿了上百遍。 药材来之不易,不能浪费一点。 这十三种药材,其中大半都有毒性,所以处理的时候要尤为小心。 任何一丁点失误,浪费药材还只是小事。 待所有药材处理完毕, 孩子们也已经过来上课了。 李砚知让孟武去辅导孩子们修炼《基础炼体术》,并要求每个孩子都得当众演练展示,为神性反馈做贡献。 他自己则稍微缓了缓,接着开始炼丹第二步。 切碎的裂金草搭配蚀灵花汁,可以帮助丹药成型,再将其他处理好的药材,按照步骤捏合到一起。 坐在不远处看着的孟昌民,差点没咳出声来。 这一幕,可太像村里过年时搓肉圆了。 只不过这次换成了小巧精致的草药丸子。 脑海中一直脑补的炼丹之道,在这一刻,轰然崩塌。 一刻钟后,所有药材全部搓成龙眼大小的丹丸,一共二十粒。 接着李砚知在小锅里架上一小块石板,将这二十粒丹丸小心翼翼摆上去,盖上铁锅盖,再压一块石头。 然后打了个响指。 原本昏昏欲睡的孟昌民被吓了一跳,路过的村民也被惊得站在原地,看向李砚知的眼神都变了。 伴随着那声响指,小锅下方猛地升起一团一人多高的大火,将小锅重重包裹其中。 孟昌民知道李砚知掌握火行方术,但他也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无论是施法速度还是突然性,都让他大为吃惊。 这一招要是用在人身上,一般方士还真不好应对。 不得不说,现在看起来,还真有那么一点炼丹的派头。 主要是李先生这模样,再加上一手控火之术,虽然丹炉简陋,但却气势十足。 路过的村民扛着锄头走了,当她来到田里,便压低声音对身边人说,“你们知道吧?那学堂的李教谕听说是火神下凡……” …… 大火烧了约五分钟,转成小火烘烤。 幸亏李砚知气血暴涨,否则还真支撑不了用赤炎炼丹。 卷宗里记载, 一般方士炼丹,会去购买上好的银骨炭,一块足足要一两银子,再差也得是无烟炭,基本上没有用木柴的。 因为担心木柴烧起的烟,会影响丹药的药性。 然后再配一两个扇火童子,保证炭火始终能维持在自己想要的温度。 也有方士借助地火炼丹,但地火汹涌难测,炼丹难度极大,不好控制。 再有一些方士,就会像李砚知这样,直接施展方术。 这样更便于控制火焰大小,而且还不用担心影响药性平衡。 两刻钟后, 饶是李砚知气血经过暴涨,也有些吃不消,遂吃了一小块血玉膏维持气血。 此时小火再转大火。 又两刻钟, 李砚知收起方术,长舒一口气,整個人面色惨白,又吃了点血玉膏坐在原地缓了好一会儿。 炼丹,果然是门高端手艺。 一般人还真应付不了。 待涮锅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