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集剧情再次结束,天幕下的人们纷纷散去,只是潜移默化地,所有朝代的百姓们,都对朝廷多了许多的猜疑与不满。
或许这些心情现在还不能有所影响,但未来若有大事发生,想来影响的局势定会不同了。
闲话少说,五天时间再次一晃而过,人们再次在相同时间内走出屋门,抬头等着天幕的出现。
第三十九集,血洒陈桥驿。
小五:“陈桥驿,怎么听着这么耳熟?”
小七:“你什么记性啊,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啊!”
前宋人们:……
已经被关押起来,只是因为被叔叔废了帝位而逃过先死命运的赵德昭:外面的天幕开始了吗?后世人是在说陈桥驿兵变吗?
那是父皇建立基业的地方,可自己如今却将这大好的基业丢得一干二净啊!!
叔叔死了,弟弟没了,这狱中不会就只剩下自己一个赵姓人了吧!他的手上戴着沉重的镣铐,想要捂脸都抬不起手,只能让头低下。
他如今哪里还有面目去地下见父皇呢!
在他看不到的天幕上,宋江正带领着梁山众兄弟们,一起拜别晁盖晁天王。
宋江口口声声地说着,为了兄弟们的前程,如今终于等来招安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去为国效力了,定然会鞠躬尽瘁、留名青史的,以慰天王在天之灵!
古人们:我并不觉得你们这么干能抚慰晁天王啊!
……
但不管怎么说,梁山上的所有人还是开始收拾行李了。
最早跟着晁盖的几个人,吴用、阮家兄弟等都在临行前又去了晁盖的墓前祭奠,而在他们不远处,一座新坟,鲁智深正在墓前,随后他将一块金牌扔了,然后转身离开。
古人们:这是,林冲的墓啊!
太惨了这人!!
所有人或怀着希望、或抱着忧虑,还是很快都收拾好了行囊。卸下“替天行道”的大旗后,他们踏上了去往东京的路。
小六冷笑:“‘替天行道’,就是一块宋江给自己扯的遮羞布!”
古人们:……
宋江让柴进与燕青先去京城报信,于是东京皇宫内,宿景正在向皇帝禀报着宋江归顺朝廷,且已到达城外陈桥驿的消息。
皇帝听到消息后还算高兴,说既然已经归顺,那就为他们封官加爵吧。但高俅马上站出来说,他们为寇多年如今直接为官实在不妥。
古人们:你可真是……一如既往地反对宋江啊!
高俅建议皇帝,不如将宋江的兵马分作五路,调往各处,以防祸乱。但皇帝却也没傻到啥都不懂,他说,若是他们不从闹起来,不就是引火烧身了?
高俅便道,那就让宋江等一百零八人进宫,然后我们埋伏好兵马,若他们不听调遣,就尽数剿除!
古人们:嚯!你这招还挺狠,但就怕最后死得不是人家,而是你们哦!
毕竟前面你们就没赢过!
天幕上,宿景听到高俅的话马上就反驳,说如今边关狼烟未熄,江南又有叛乱,如再听信这样的败国之言,必毁圣朝。
前宋人们冷笑:屁个圣朝啊!如今这个乱世,什么时候能安定下来都不知道!
宿景接着劝皇帝道,如今宋江刚刚率众归顺,他们一百零八人定然不舍分离,此时国家正值用人之际,何故这般设计陷害?可见非奸佞误国之辈,不会出此言论!
宿景都这么骂自己了,高俅当然也不会放过他,当即也要反驳。但皇帝不想听他们两个打嘴炮官司,便又去问蔡京的意见。
蔡京便说,不着急给宋江他们加封官职,还是应该派他们去江南,平定方腊之乱。
古人们:可真会问人啊!这蔡京跟高俅是一伙的,你不知道吗?哦,你不知道,忘了你是个昏君了!
天幕上,宿景又反驳起了蔡京的话,说宋江等人归顺朝廷就是为了报效国家,但如今兵马未歇,就调遣出征,似乎不妥,还是先为安抚才是。
皇帝此时却不想再听他们辩驳了,只说让宋江的兵马暂驻京郊,再宣宋江、卢俊义进宫。
京外陈桥驿,李逵对于他们到了东京外却不能进京很是不满,正嚷嚷时,便听见有人来宣,召宋江与卢俊义进宫。
宋江自然不敢耽误,交代吴用看好军中,不让任何人擅自进城后,便离开了。
而紧随而来的李虞侯,也带着人开始满大营张贴告示了,边帖边嚷嚷说,京师乃首善之地,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