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成城,抵御一切艰难险阻。
在奉献的感召下,民众才能心怀天下,为国家的发展无私付出。
只有当全体国民在这些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国家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破浪前行。
说回当时腓力国王的秘密会议。
虽然佛兰德斯与法兰西已经签订停战协议。
可英格兰东南方向的港口处,船只与军队的集结仍在源源不断地进行着。
英格兰腓力六世及其顾问们坚定的认为。
东南部的港口并非驶向布列塔尼的理想始发站。
这里与目的地的距离遥远,再加上盛行的大西洋狂风,都对英格兰人的出航极为不利。
无论英格兰如何大肆宣传爱德华将要在布列塔尼登陆。
就如同上半年传言他已在布列塔尼集结大军一样,全都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这不过是他们基于政治和战争目的耍出的花招罢了。
基于这些因素,腓力六世和他的智囊团推断,今年在阿金库尔的战事不过是一场前奏,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巧合。
但这想法,无人敢在公开场合,或是当着众人的面,清晰明白地说出口。
只因腓力国王返回巴黎后,变得异常歇斯底里,令人胆寒。
他们认为,爱德华三世真正的战略意图一直都是,趁法军深陷布列塔尼战场之时,在加莱海峡登陆。
回顾1342年上半年,法国北部的战争让法兰西元气大伤。
而此时的布列塔尼,局势相对简单,主要就是围困蒙福尔的让这一件事。
康沃尔公爵虽败于法兰西元帅让娜之手,但他与亨利默契配合,还是给法兰西造成了更为可观的损失。
更关键的是,这一系列行动成功迷惑了腓力六世和他的顾问团。
让他们笃定英格兰人唯一可能选择的战场,就是在加莱或佛兰德斯登陆。
于是,腓力六世将诺曼底公爵约翰召回。
最终决定把法兰西的军队源源不断地派往与佛兰德斯接壤的边境,交由公爵统领。
以防备爱德华三世的突然出现。
到这时为止,这场作战对英格兰国内的人力和船运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极高要求。
爱德华三世,这位天命所归的战争统帅,再次彰显其惊世骇俗的战争天赋。
将战争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从以往的行动中汲取经验,过去,人们总是让船只从遥远的母港驶来组成船队。
还要把疲惫、饥饿且四处偷盗的士兵从乡村地区征召起来。
集中到混乱、拥挤的出发港口,在漫长的等待中筹备出发。
这些虽然让出发的军队更加强大。
但是后勤的压力对于今年的作战而言却是难以承受。
而这一次,他改变策略,让多支相互独立的军队在各自指挥官的带领下登船。
出发地也分散到了肯特与德文之间的六个港口。
这无疑让他大大加快了集结军队的速度。
不过,尽管他调集了多达五百多艘舰船,很多舰船还多次执行运送士兵的任务。
但由于资金短缺和海风的影响,他最终只在布列塔尼成功集结了五千士兵。
最终,1342年 10月 4日,爱德华三世在桑威奇登上了他的旗舰“乔治号”。
在经历了三周狂风肆虐、令人极度不适的航行后,他终于在当月 26日抵达布列塔尼。
登陆之后,这位英格兰国王马不停蹄,直接前往布雷斯特。
在那里会见了蒙福尔的让,以及早已抵达布列塔尼的英格兰军队指挥官。
此后,在当年的战争中,爱德华三世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了一连串法兰西驻军,并且成功重新占领了瓦讷。
这座城市可是布列塔尼除南特之外最好的城市。
它是一座有城墙环绕的城镇,坐落在卢瓦尔河河口通往布列塔尼南部的主要道路上。
此外,当地还有一个遮蔽条件良好的港口,必要时,英格兰人可以通过这个港口从本土获得补给和增援。
蒙福尔派也得此在这里集结了他们的主要力量。
就这样,整个布列塔尼的东部和南部都被英格兰人收入囊中。
而,1342年 11月初,当爱德华登陆的消息传到法兰西宫廷时。
国王的秘密议会顿时慌了手脚,不得不相当于从零开始紧急征召一支全新的军队来应对。
也许是因为当年巴黎在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