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比我们之前热闹多了。”
何辛的旧·合伙人宋凌看着外面有些壮观的人群,眼里闪过几丝羡慕。
不过人家谢萱也是在当地经营了好几年了,和自己这半路创业的不一样,是以她虽然羡慕,但也为书店的人气而高兴。
毕竟,书店的生意难做是众所周知的,客单量低得吓人。
驿站虽然人气没这么高,但因为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只要来驿站的客人就能产生消费,光是做小区及周边的居民生意,细水长流的,盈利就非常可观。
新店开业,谢萱也没搞什么形式主义的开业典礼,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感谢了所有关心和支持乘风的朋友,就直接宣布开业了。
趁着好奇的读者们排着队一一进入书店,何辛已经拉着宋凌她们提前进去,先感受了下安静无人的书店是什么样。
其他人还好,周祺和沈檬两个资深读者,都是提前做了功课的。
两人悄悄耳语了几句,就穿过图书区,直接来到了文创区:
一个拿下了女性作家主题的系列帆布包,一个在盲盒区挑选了两个沉甸甸的图书盲盒,先放到收银台上结了账,这才有闲心回到图书区慢慢闲逛。
何辛见状阻拦道:
“今天是我特意请你们来捧场的,怎么还能让你们付钱呢?都记在我账上吧。”
周祺笑道:
“真想感谢我的话,不如直接请我吃饭吧。至于买书,尤其是买盲盒的乐趣,还是要自己亲自付钱才有趣。”
沈檬已经把印有伍尔夫英文名句的帆布包背在了身上,闻言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行吧,那我就不破坏你俩消费的快乐了。”
“对了,快去图书区,那边也有惊喜!”
不少客人都是冲着图书盲盒和限量版的帆布包来的,一进门要么和门口的大书合影,要么直奔文创区,先去抢购盲盒和帆布包。
“听说这次图书盲盒特别合算,100块的盲盒能拆出200块的书,这可真是下了血本了,不买都不是人!”
“所以谢老板不是在公众号通知了,这次盲盒就只有200份嘛,不然这么卖下去,这店又要倒闭了。”
“这个盲盒看着也没几本书啊,竟然要100,也太贵了吧?”
这是一部分新客人发出的疑问。
“一看你就不是乘风的老顾客,谢老板选书是出了名的有品,她做的盲盒肯定本本精品,价值很高,可不像某些店那样,什么样的垃圾书都拿来凑数……”
“就是就是,说不定还有绝版书呢。”
“绝版书倒是无所谓,但听说盲盒里会随机发放之前的作家印章,我想要这个很久了!!”
“什么?!不是说作家印章早就卖完了吗?好家伙,上次清仓的时候谢老板明明说没货了。”
“谁知道,反正谢老板的公众号上是这么写的,每个盲盒随机搭配明信片和印章,可能是作家印章,也可能是新出的印章,看运气吧。”
“真假?那我再买一个吧,希望能抽到一个老印章一个新印章,嘿嘿~”
商品琳琅满目的文创区很快就人挤人,火爆异常。
虽然拥挤,但由于书店的环境给人一种肃穆感,大家说话都下意识压着嗓子。
再加上各处都挂着“平静小书”加持,所有人的动作都是轻悄悄的,即使交流也都比较小声,于是就出现了诡异的一幕:
一群书店的客人挤在一起疯狂地抢购,虽然表情和动作紧张又激动,但现场却井然有序,鸦雀无声,仿佛在演一部没有声音的电影。
一个资深书友直接从门口推了个小推车,一下拿了好几份盲盒,一大堆手账本、帆布袋、明信片、书签、马克杯等等放在小车上,还有些遗憾不能再拿几份:
啧,都开这么大店了,居然还搞限购这一套,我看谢老板是瞧不起我们书友的钱包!
以前谢萱做文创都是小打小闹的,做的量很少,而且很多自己留下送亲友了,也不支持网上购买,难买得很。
在她店里能否买到心仪的周边,完全取决于运气:
运气好的话,正好碰上新做好的文创摆出来了,就能买到;运气差的话,那你就是连着一个月天天去店里,也买不到一个文创。
那时谢萱也硬气,她不希望读者来她这里只是为了买帆布袋子,所以任凭大家呼声如何高,她都还是做那么点量,以至于她做的某个马克杯,居然在某鱼卖出了翻倍的价格。
不过这次,谢萱改变了之前的风格。
她一下子文创大放送般的,上架了很多之前藏着没做的产品,甚至还开始做手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