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地飘向了远方,穿越回了那个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现代世界,回到了他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特别是每年暑假去外婆家的那些日子。
记忆中的外婆家,坐落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田野和蜿蜒流淌的小河。每到夏季,烈日炎炎,小镇上的生活节奏似乎也慢了下来,一切都变得悠闲而惬意。赵成宇总会迫不及待地踏上这段旅程,因为那里不仅有疼爱他的外公外婆,还有那些在城市中难以寻觅的纯真快乐。
那时的他,总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看着外公熟练地耕作,听着蝉鸣与远处牛羊的叫声交织成的夏日交响乐。傍晚时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用村上买的蜂窝煤炉煮一壶清茶,茶香与煤炉的暖意交织,驱散了白日的疲惫,也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房。夜晚,赵成宇躺在老槐树下的竹席上,数着满天繁星,听着外婆讲述那些古老而又神奇的故事,直到困意悄悄袭来,梦里都是甜蜜的憧憬。
此刻,宫殿内的煤烟味仿佛成了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让赵成宇的心海泛起了层层涟漪。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将这份来自遥远记忆的温暖与安宁,牢牢地镌刻在心底。
可是,朝堂之上的大人们却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皇上赵成宇竟然一直盯着那燃烧的蜂窝煤,眼神空洞而发直,仿佛被某种遥远的记忆所牵引,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中,许久未曾言语。朝堂之下,群臣面面相觑,大气也不敢喘,生怕惊扰了这位正沉浸在深思中的帝王。
过了好一会儿,赵成宇才如梦初醒般地转过身,背着手缓缓回到皇位上坐下。他的脸上写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忧虑。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声音虽轻,却似乎承载着千钧之重,随后缓缓开口:“制造蜂窝煤的官员都有赏,小框子,你即刻安排下去,按照规矩给他们发放赏赐。”
话音刚落,一旁侍立的小框子连忙应声,准备退下执行命令。这时,苏丞相向前一步,恭敬地汇报道:“启禀皇上,深秋之后,各国的使臣便将纷纷涌入京城,求见皇上的名单已经整理出来,微臣特此呈上。”说着,他双手捧起一份精致的卷轴,递到了赵成宇面前。
早有宫人上前,小心翼翼地从苏丞相手中接过卷轴,准备呈给皇上。赵成宇心中一动,想起了高凌燕离开前特意为他编写的那本关于我国与各国关系的册子。他知道,这份卷轴与册子必定息息相关,需要他仔细研究对照,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于是,他让宫人先把卷轴放在一旁,待会儿再细细查看。
处理完这件事后,赵成宇的目光再次落在了苏丞相身上,他沉声问道:“苏丞相,如今我们已收编了南国,兰陵国也应该被打得七七八八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需要回避一些国家的来使呢?”
苏丞相闻言,立即拱手作揖,神色凝重地回答道:“皇上英明,微臣也正有此意。在卷轴中间,微臣特意放了一张名单,上面所列便是需要回避的国家。这些国家,极有可能就是挑起兰陵国孤注一掷、企图扰乱我朝局势的幕后黑手。微臣以为,对待这些国家,我们应保持警惕,谨慎应对。”
赵成宇闻言,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他深知,处理国际关系,需谨慎而又果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危。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坚定而深邃:“苏丞相,你即刻命人加强戒备,密切监视这些国家的动向。同时,朕也要亲自研究这份卷轴和册子,务必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苏丞相连忙应声,表示一定尽心尽力,不负皇上所托。
这边厢,林逸满怀着对云南国新国主段正怀的期待与敬仰,踏上了这片充满神秘与未知的土地。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他开玩笑,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不仅没有如愿以偿地见到这位传说中的英明君主,反而差点被当做反贼对待。
原来,林逸在抵达云南国后不久,他竟被与一百多名同样被怀疑的“奸细”一同安置在了城外军队驻扎的几个简陋营帐中。这些营帐,简陋而破旧,与林逸心中所想象的华丽宫殿和热情款待大相径庭。
更令他感到沮丧的是,段正怀对他们这些从前的奸细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他们不仅被禁止随意走动,就连最基本的交流也被严格限制。士兵们被明确下令,不得随意与他们说话,只提供最基本的吃住条件,确保他们不被饿死或冻死。这种待遇,让林逸感到前所未有的屈辱和孤立无援。
在这片被隔离的天地里,林逸意外地发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他们竟是他当年在丰国为官时的同期官员。然而,多年的时光仿佛在他们之间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