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真是左率大人为了让太子重回朝堂,弄出来的把戏?”
“我看不是左率大人,他才回京五日,怎可能做这么多事?应该是太子自己的手段。”
“唉,太子的位置恐怕保不住了。”
“太子贪腐一事,并未找到实证,陛下也只是罚太子软禁在府中,都同意他来参加中秋夜宴了,重回朝堂是迟早的事,这样一来,功亏一篑啊。”
“就是就是。”
“张御史恐怕还原了八成真相,太子完咯。”
此结论一出,太子党着急,永王辰王党欢欣雀跃,改换了表情,坐等看戏。
“太子。”皇帝目光紧锁在太子身上,想看他如何扳回这一局。
“儿臣在。”太子离席,站在厅中。
背脊笔挺,目光坚毅,未见一点慌乱。
“张御史的问题,你可有解释?”
“儿臣不知道怎么解释。”
皇帝有些微脑:“你是想说,这一切都不是你做的?你只是被动防御?”
“儿臣一日前才知晓传单煽动舆情一事,儿臣谨遵父皇口谕,在府中闭门自省,便托风渊处理此事。”
永王没忍住,冷笑道:“太子殿下这么快就和属下割席了吗?会不会太无情了些啊?”
“哈哈哈。”众人嘲笑。
太子不疾不徐,淡定解释:“父皇有所不知,并非永王所说,儿臣急于和战风渊撇清关系,而是因为儿子有件礼物要送给父皇。”
张御史提高音量:“太子,靠礼物转圜圣心,是不是太直白了些?”
太子撇一眼张御史,他敬重此人,却不代表他会放任御史大夫等言官被永王、辰王挑拨来针对他。
这些人是不畏强权,敢于进言,也容易被利用。
朝堂里有纯臣、忠臣、奸臣、直臣还有愚臣。
像张御史这样被人当做棋子随意摆弄,还不自知的直臣,便叫愚臣。
“各位莫急,待孤献上礼物,便知晓风渊为何有此能耐。”
随着太子鼓掌,侍卫们端上来十多个木匣。
一字排在殿内。
太子讪笑一声,略带遗憾道:“父皇,儿臣本打算宴会结束时献上这份礼物,谁知道被人给搅了,那就提前送给父皇。”
众人纷纷起立,尽力靠过去,垫脚伸脖看木匣里到底是什么宝贝,能扭转乾坤。
太子不慌不忙那出一块奇怪的木头。
所有人都知道,太子喜好木工,闲来无事做做木工活,雕个器物不在话下,据传,太子府里到处堆满各种珍贵木材。
永王和辰王听到消息,说太子闭关期间,雕了方棋盘要送父皇,一看这方方正正,还有厚度的大木块,八成就是围棋盘。
双双透露出嘲讽的表情。
皇帝皱眉,想这太子这时候弄礼物出来,不是落人口实嘛,脸顿时垮下去,刚要开口批评几句,打算把事情圆过去,只见太子在拆那方棋盘。
准确说,不是拆,而是从中部抽出一个个长条形木块。
几下摆弄好后,身后侍卫送上洁白的宣纸和一罐散发特殊气味的液体。
太子手持滚刷,在排列好的木板上那么轻轻一刷,在把白纸覆盖上去,用一个头部包裹棉花的木槌来回敲打。
只不过十个呼吸时间,太子揭下白纸,一张印有《太一经》经文的纸被他展示在众人面前。
第113章 划时代的发明
众人不是很明白,张御史更是恼红了脸。
羞怒道:“太子,弄个板印当礼物,黔驴技穷了吧,这东西如何解释画稿问题?”
太子没有回答,而是快速拆分那块木板,长条木块被他重新排列组合,又在另外的木匣里掏出新的木块加进去。
处理好后,再次重复先前的步骤,刷墨汁,覆白纸,轻捶后揭下。
这一次,不再是《太一经》,而是《道德经》开篇。
道可道非常道。
皇帝陛下呼吸急促,等不及吕萍呈上经书,急步走到太子身前。
“太子,这是什么?”
太子淡定回答:“回禀父皇,这叫活字印刷术。”
“好好好,好东西啊,活字印刷,真是好东西。”皇帝欢喜非常,两次在太子肩膀重重一拍,以示鼓励。
众大臣们不顾礼数,纷纷围拢过去,把玩“活字印刷”的字块。
张御史被众人挤到一旁,不知所措。
尚书杨显也很激动,投去目光表达对太子的赞赏。
皇帝玩心大起,学着太子的模样,摆弄字块,拼凑不同的内容,刷油墨,印新的稿子。
“好东西,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