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骏游也不再多问。
他想起在苍安县时,“陈御史”身边有一位特殊的女子,因为穆骏游帮忙给文县令处理过衙门的事情,也闲聊过一些事,知道这位女子名杜宣缘,小字繁繁。
这个名字穆骏游不是第一次听到了。
而且还不止听说过一次两次。
从三年前的吴王府,到去年的皇城内外,自从皇宫里传出这个名字后,江南的官员都不约而同地闭嘴,再不敢提及。
只是穆骏游对这种事不感兴趣,也从没打听过。
第119章 选择喜欢的路,尽管去闯
“药师琉璃光如来。”
杜宣缘凝视着面前这座半人高的如来像。
它是琉璃烧制的, 在阳光下泛出炫目的光彩,手持药壶、神色悯然的药师在这流光溢彩中恍有神性。
“是。”送礼来的官员满脸堆笑,“听闻御史乃太医出身, 医术了得, 特赠此像。”
他还在一旁夸夸其谈:“这尊琉璃像烧制不易,无丁点杂质,浑然一体……”
大成的玻璃烧制技术也发展得一般般, 能一次烧出这么大一座没有杂质的佛像, 确实是一件值得拿来奉承送礼的宝贝。
不过这马屁拍马腿上了。
被送礼的人对佛像一点儿都不感兴趣, 尤其是这种要小心保护的材质。
“多谢美意。”杜宣缘等他说完后才开口, “只是琉璃易碎, 在下粗手笨脚的,恐怠慢这尊佛像, 还是请君收回去吧。”
最后一行人怎么搬着东西来的, 又怎么搬着东西走了。
杜宣缘若有所思地进到屋里,抬头发现阿春并没有收拾自己的行囊——她准备回皇城的消息早已经知会给阿春, 这一趟“休假探望”,显然是短期内并没有再回江南的打算。
阿春神情忐忑地看向杜宣缘。
“怎么了?”杜宣缘温声询问。
阿春抿抿唇, 终于开口:“哥哥, 我想留在江南。”
杜宣缘有些惊讶, 转念一想却又产生几分意料之中的感受, 她接着问:“是要继续寻找慧娘吗?”
阿春不好意思地点头,又突然摇摇头。
她低着头, 耷拉着眼说:“我知道叶姐姐恐怕是……但我还想继续找她,而且我想留在江南, 这里比皇城更大,有更多我从前闻所未闻的东西, 而且……或许以后我会成为哥哥的助力。”
阿春说后一句话时,缓缓抬眸觑着杜宣缘的神色。
她怕杜宣缘觉得自己是在找理由。
可杜宣缘却没有多说什么,她摸摸阿春的脑袋,笑着说:“你有自己的想法,这很好,想做什么就去做吧。我期待你在江南能闯荡出自己的成就。”
过午,杜宣缘又去了一趟军营,将阿春正式托付给穆骏游。
除此之外,她还跟穆骏游商量了另一件事情。
“……创建‘术业有专攻’的学堂,促进各种行业的发展。”
“人道士农工商,可这世上真的有三六九等吗?只拿读圣贤书做一条出路,信奉着万般皆下品,却要吃农民种的粮、穿工人织的布、用商人运的货。”
杜宣缘坐在桌子一侧,随手拿起倒置在桌上的杯子,斟了杯茶:“开明智,令百姓读书习字,给他们各行各业的书籍,让他们迸发更多的创造力,一个人造出了轮子,一个人造出了轴,然后才拼出了供人出行的车,不是吗?”
她又拿起一个空杯子,摆在穆骏游面前:“使民富、使民智,才能越来越好呀。”
说话间,杜宣缘已经将手中杯子里的茶水倒进空杯中。
“只看将军舍不舍得这个本儿。”
穆骏游无奈地笑道:“这自然是件大好事,只是需要常年给予百姓稳定富足的生活。贤弟既然有展翅志向,应当也能清楚看出大厦将倾。我自然会竭尽全力庇护江南之地,可要许诺这件长久的大事,我还是……力不从心啊。”
“将军放心。”杜宣缘认真地注视着他,“北边的乱局绝不会蔓延到江南。安南、黄池两军只要守好海口就好。”
这真是好大的口气,可穆骏游却莫名相信她能够做到。
杜宣缘走在离开军营的路上时,系统问:“宿主你是想搞工业革命吗?”
闻言杜宣缘却嗤笑一声,说:“让一个拿着“虐文系统”的普通人,去完成成千上万人前赴后继才完成的壮举吗?”
她叹了口气,颇为怅惘地说:“可惜我不是相关专业者,在这个世界的这些年也早就将义务教育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了,更何况,这不是一个人画一张机器的图纸就能完成的事情,只有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