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往往把“秀才”称作“穷秀才”,那是与“举人”和“进士”比较而言。“秀才”当然没有“举人”和“进士”富有。
我们不妨想想看,“秀才”是一个最低的“文凭”,还能享受到这么多的特权和经济好处,要是中了“举人”、中了“进士”,所得到的特权和经济好处自不必多言!要是殿试得了状元,那真是要“一人得弟、鸡犬升天”啦!
这些功名利禄都与读书分不开,所以才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名言,直到如今这句话似乎仍然是颠扑不破的名言。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看重和鼓励读书总是好事儿,不爱读书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因为书里的知识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源泉,书也是国民理智的矫正器。人与兽类的根本区别,可能就在于能读书和不能读书上。
这位姓李的“老秀才”是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秀才”那些特权和经济好处,所以没人把李老秀才称作“穷秀才”。
古寨的穷秀才“一支笔”就不同了,他是什么特权和经济好处都没享受到,连私塾的老师也没沾上边儿,所以村民们只知道他的绰号“一支笔”,不知道他也曾经考上过“秀才”。“一支笔”这个被人们淡忘的“秀才”,真是个地地道道的穷秀才。原因是“一支笔”刚考上秀才,没几天大清朝就垮台了。大清朝亡了,他这个大清朝的秀才也就没啥名分啦,也就不算回事儿啦。就像过期的彩票,成了一张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