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后,陈东莱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将新成立的“优化办”全体工作人员全部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l/a+n\l_a¨n^w\e¨n+x!u^e^.\c¨o~m¢
他面无表情地扫视了一圈众人,然后缓缓开口道:“请林霖同志汇报一下工作进度。”
林霖是陈东莱亲自任命的“优化办”主任,听到领导的指示后,她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站起身来,开始汇报工作:
“昨日已经完成了对三车间职工档案的清理工作。经过仔细核查,共计发现吃空饷的职工有六十九人,这些人已经一年以上长期未到岗;此外,还有长期旷工的职工一百七十八人,他们的到岗时间长期低于每周四次的最低限额……”
林霖一边汇报着,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陈东莱的反应。这是陈东莱第一天到岗后立下的规矩,其他科室只需每周向他汇报一次工作,而干部股和优化办的负责人则需要每天向他汇报。
对于这份容易得罪人的工作,林霖感到有些无所适从。毕竟,她才刚刚接触到这个领域,还没有完全适应其中的规则和压力。,6/1′k^s¨w′.`c\o′m,然而,最近几天发生的事情让她更加意识到这份工作的挑战性。
已经有不少被裁撤的职工找上门来,他们采取了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诉求。有些职工直接跪地祈求,希望能够保住自己的工作;而另一些则毫不掩饰地放言威胁,甚至恶语相向。面对这些情况,林霖感到十分害怕和无助。
她本身就是个胆子较小的人,此前靠着家里几个厂内中层长辈的门路,才堪堪当上了人事科副科长;如今身处优化办这个风暴中心,更是被吓得不敢独自上下班。为了安全起见,她只能和保卫处的干事们一同行动。
与她相反,陈东莱却显得异常果断和决绝:“将未到岗一年以上吃空饷的职工直接开除,并将名单直接发送给厂办。所有类型的离职补助一概不发放。”
这些吃空饷的职工,可以说是“死有余辜”。他们大都是几十年来柴机厂的大小领导通过关系塞进单位的人,平日里不干活却领着工资,严重影响了工厂的正常运转和其他职工的利益。
虽然开除这些人会得罪一大批厂领导,但陈东莱已经对这些毫不顾忌了。-d_q~s?x.s`.`c`o!m!他心里很清楚,厂子马上就要倒闭,此时再去顾及那些蛀虫的意见已经毫无意义。
林霖尴尬地搓了搓手,一脸为难地请示道:“按厂内条例规定,职工开除需要经厂党委和厂长办公会通过……”
陈东莱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我已经和安民同志通过气,昨天的厂党委会上会正式就职工管理条例进行部分修改,开除职工只需厂长签字即可。”
郑安民的态度转变对他而言,确实出乎意料。他原以为这位康乐的老秘书就任厂长后,会尽一切可能给自己的工作添堵;毕竟此前在永安工作时已经与他打过几个月的交道。
没想到昨天见面后,郑安民的态度却出奇得好,对陈东莱提出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这简直惊掉了陈东莱的下巴,甚至怀疑其中是否有诈。
将郑安民的态度抛诸脑后,陈东莱继续有条不紊地下达指令:
“其余签到天数不满足条例职工,由优化办的同志逐一审核。除非确有正当理由,否则一律按照乙类离职职工处理。”
按照陈东莱的要求,优化办把将要被裁员的职工划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职工是无过错被裁员的职工,他们能领到的离职补助是三类人员中的最高一档,即劳动部规定的一千一百元的数额。
乙类职工的离职待遇就要差上一些。这类职工一般都存在着多次迟到早退或者旷工、打架斗殴和其他违纪违法行为,陈东莱将这类职工的离职补助定为六百四十元。
至于最低一级的丙类职工,大都是长期不上班,靠着在厂子里的关系吃空饷的蛀虫————中午那位在食堂门口向陈东莱跪地哀求的老太太的丈夫便属于此类。他们是当然时领不到一分钱离职补助的,其中有的人甚至因为吃空饷太多,还会被法务人员要求偿还发放的工资。
陈东莱的指示逐一下达,林霖见手中文件上的待办清单的一条条事项几乎都能得到清晰准确的答复,不由得在心中赞叹了新领导的处事风格。
要知道柴机厂此前官僚风气严重,很多厂领导都害怕承担责任,在员工开除、资金拨付等重大议题上,完全不敢强力拍板;即便是琐碎的小事,也要畏首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