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与塞国再次陷入意识形态争夺的拉锯战,这属于桌面下的争斗。^天`禧′暁^税¨罔` /最~薪^漳/截-庚¨新?筷?你一记鞭腿,我一记正蹬,但表面上大家依然春风拂面。
而永乐十一的朱棣二次北伐,却像是打通了瓦剌人的任督二脉,痛定思痛,谁也没想到,他们在草原上掀起了一股新风潮。
众所周知,元顺帝北遁后,蒙古很快分裂为三部:西边的瓦剌,中间的鞑靼和东边的兀良哈蒙古(朵颜三卫)。
兀良哈蒙古在太祖朱元璋那会儿已经臣服大明,后来朱元璋把朵颜三卫给了宁王朱权。
朱棣起兵靖难时,从朱权手里诓走了朵颜三卫。为了调动蒙古人的积极性,朱棣许诺,事成后把大宁城给他们。
实诚的草原汉子哪里料到,朱棣是个惯打白条的老赖,事成后当然没兑现。朵颜三卫心里自然不爽,暗地里就跟鞑靼联动,但后来又被朱棣削了一次,就老实了。
朱棣第一次北伐,就把黄金家族的鞑靼部打服了,见对方认怂,朱棣就算了。可西边的瓦剌见鞑靼不行了,就借机壮大起来,这才有了二次北伐打瓦剌。
不过地理上鞑靼在大明正北方,对大明威胁最大的始终是鞑靼部,所以朱棣五次北伐有四次打得都是鞑靼。
如果看地图的话,你就会发现瓦剌在塞国迪化省的北边。?第,一¢看!书.枉\ /已,发,布+嶵\芯?蟑/劫¢以前还有个东察合台汗国隔离两国,现在东察被塞国吞并,瓦剌就和塞国成了邻国。
塞音老仙的事迹在草原上传的越来越玄乎,就连老仙的着作【海底两万里】也传到了瓦剌贵族那里。
瓦剌王庭的蒙古包里,酋长马哈木(明朝册封顺宁王)一根接一根抽着香烟。
急兰之战,他的大军被明军杀散,但明军的强大给他的心理造成的创伤极大。草原是信奉强者的地方,要不然直到现在,蒙古贵族还只愿意奉黄金家族(铁木真家族)为可汗。
太平(马哈木之弟、克烈部首领,瓦剌是部落联盟,他和马哈木的关系就跟卡德罗夫和普京关系差不多)却手捧书本,诵念道:
“所有乱象都指向一个新时代。
悲观无用,不如思考蓝图。
闯过布满暗礁的海。”
“你看看,水爷这话说的多好,草原上的雄鹰就像海洋里的鲸鱼,我们强大,且必须强大,所有风浪就会为我们让路!”
把秃孛罗(马哈木之弟)猛一掐烟头,对马哈木说:“大哥,太平说的有道理啊!”
“去去,你知道他说的是啥意思嘛?”
军事失败,加上兄弟仨的王子们就被明人杀了十几个,各种痛涌上心头,马哈木又喝了一大口马奶酒,然后夹起香烟深深嘬了一口。^1^5~1/t/x/t`.~c?o^m+
啥烦恼都一边去了,但对这个三弟,他始终觉得只有匹夫之勇,有些瞧不上眼。
“我咋不懂嘛!雏鹰飞不高是没有学会飞翔,要是因此而怪罪于风,那么蒲公英都要笑了。”
“如今世上最强大的国家莫非塞国,南人有句话叫‘远交近攻’。我看咱们不如搞个【远交南学近攻】,打不过大明,咱还打不过哈萨克吗?!”
把秃孛罗的话说完,马哈木和太平都一脸诧异地看着他,这么智慧的话是三弟能说的出来的?
其实还真不是把秃孛罗说的,这位蒙古王爷是个喜欢猎奇的性子,很多塞国的新鲜玩意儿都是他最先淘换来的。
就在战前不久,他结识了一位塞国“大人物”,就是关西物流总经理马多礼。
本来一个公司经理还入不了他的眼,但经人介绍,得知马多礼是塞音老仙的表哥,那身份就不一样了。
按照蒙古这边的习俗,那起码就是个贵族。
两人在交接货物时碰过两次面,一起喝过酒,因此有了私交。之后马多礼经常让人送货的时候捎来口信,因为表面上鞑靼和瓦剌都是大明的臣属,为了避免外事纠纷,刘学勤命令塞国官方与蒙古人交往中不得留书信之类的证据。
但塞国方面的一些意思,还是通过这个渠道吹到了瓦剌领导层。
不得不说,元朝在汉地经营百年,这些蒙古贵族们对汉人文化多少是懂一些的。而且蒙古自古重商,把秃孛罗的话一下就引起了两位兄长的重视。
“这次战斗咱们败的很明显,弓箭不是火枪火炮的对手。明人的枪炮是哪里来的?塞国造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