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 > 第30章 拿到学堂牌子

第30章 拿到学堂牌子

冲动,没见谁的一时冲动有这么严密的,五千多人,我都不知道闽都那儿能放下这么多人,你是怎么把人藏起来的?”

汤潇逸殷勤的给郑景溪端着茶,他正好不知道怎么合法的培养技工,郑景溪这个能做到的就送上门了:

“船帮原本用来修船的小码头,我给买下来了,现在他们都是工人,船帮的工人。”

“我打算把他们都培养成产业工人,不管是造船厂还是锅炉、轮机,或者干脆炼铁炼钢,都行。”

“您给我琢磨琢磨,怎么才能把他们培养起来。”

郑景溪挑了挑眉头:

“那些人,都识字?”

汤潇逸尴尬的摇了摇头,他这才想起来,工人也不是这么好培养的。

就算你愿意教,也得他们听得懂。

,!

而猪仔圈子里,十个人有一个人会写自己的名字,都不得了了。

“那什么,我可以找人教他们,学不会不给饭吃,简单读写应该很快就能学会。”

听到这儿,郑景溪放下茶杯,彻底正视他的未来女婿:

“你知不知道,教他们识字,需要花多少钱?教他们技术,又要花多少?”

“光学会读写三百千,就要一二年,这期间你得管他们吃喝拉撒,之后学技术更烧钱,而且最少三年才能出师成为一名最初级的技工。”

“光这些人身上,最少投入五年时间,十万两白银,还有校舍,教具等等投入。”

“船政开办二十五年了,耗费数十万,也不过培养二三千名技工,即便如此,许多地方也还离不开洋人技师。”

“这些,你想过吗?”

郑景溪看着汤潇逸平静的脸庞,突然想起汤潇逸曾经发下的宏愿。

也就是那句,“我要建造世界第一舰队。”

工人能造船,但更重要的是维护保养船只,没有后勤保障,即便买来世界第一舰队,在水里泡两年就成了世界第一废铁。

“岳父大人请看,这是此次我的船队出海的部分利润,等船从开普回来时,会从印度带上棉纱、棉布等产品,还能赚一些。”

“这样的利润当然不是每次都有,但能保证一年最少有两次,支撑人才建设,绰绰有余。”

“这次新增三条船,最多半年后就能投入运营,收入只会更高。”

汤潇逸直接改口叫岳父,拉近关系,才好谋求支持。

郑景溪看了一眼利润后,端起茶杯,把脸转到一旁:

“你有什么打算?详细一点的。”

“您能建厂吗?”

“建厂?你想建厂?还是别想了,只能官督商办。”

汤潇逸沉默了片刻,感叹清国输的不冤,就是代价有些大。

“以工人培养周期五年期计算,共计投入三十万两白银,建设一个能成体系培养技工的学堂。”

“同时挑选40-50人出洋留学,主攻机械、船舶方向。”

留学欧洲每年的费用,在每年1000美元左右,如果留学阿美丽卡会更贵。

“分十年投入二百万两,建设一个大型船舶制造企业。”

“逐步形成形成人才培养到船舶建设一体化的综合性重工业基地。”

汤潇逸其实还想说搞钢铁厂的,毕竟没有钢铁就没有造船原料,全是空中阁楼。

但这么说,已经够惊世骇俗了,没看到郑景溪的眼神都变了吗?

郑景溪的眼神确实变了,变得温柔,又带着锐利,随即变为不甘和愤怒,最终变成了欣慰。

郑景溪想到了自己。

船政前前后后投入了数百万两,在资源上也得到过历任闽浙总督和南洋大臣的支持。

但最后,能够在欧洲建设出一流造船厂的投资和资源倾斜,最终得到的只是一个,二流甚至三流船厂。

“你想的很好,但这样不行,真有钱,不如多买几条船,而不是去冒险,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至于那些人,你不是要弄茶园、桑园吗,挑些机灵的当水手,剩下的拉去种茶桑吧。”

清国不允办厂,特别是已经有了一个船政,更不会再搞一个新的了。

朝廷的工业化,乍一看好像什么都有,投资大数量多,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应急维持统治,毫无体系化可言。

正是因为不成体系,才造成工业成本高昂、产品质量低下、发展潜力极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