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后者,主要看标题和首尾,以及一些关键字词。
“这份呼吁不错,其中一些想法也颇具可取之处,但整体上,可行性不强。”
汤潇逸做出了评价,不过这些书也主要是呼吁,而非直接措施。
毕竟,作者也许懂这样会有怎么样的好局面,但不懂抵达这一步需要克服多少困难。
此时大部分的人,还停留在有一个明君就能改变现状的思维。
岂不知,真要如维新一样搞下去,那下一朝最大之功臣就是光绪,而非老妖婆、庆郡王之流了。
郑景溪扫兴的摇了摇头,他当然也知道可行性问题:
“总不能照本宣科,其中许多提议总是不错的,而且其中刻画的结果,总是能吸引更多人到我们这边来。”
汤潇逸皱着眉头看着其中关于商业、银行的论述,轻轻说道:
“但也不是不行。”
“岳父,你说,我拉着闵都商会,开个银行如何?如果他们不干,我自己开也可以。”
看到银行,汤潇逸一下就想到了铁路钱不够用的窘迫,同时也联想到了自己要花的军费。
二者合一,开银行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啊!
当然,要是能拉人进来就好了,就能借他们的钱,办自己的事儿。
同时,战争融资也将更容易。
“为什么?你有人手吗?银行可不是普通人玩的转的。”郑景溪严肃的说道。
玩实业失败了,总归还有地皮、设备、产品在,高低能回口血。
玩金融,可玩不过西方人。
“造铁路缺钱啊,养兵也得要钱,至于人手……问题就在于人手。”
喜欢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