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船甲有多厚?有几门炮?一个钟头能跑多远?造价几何?”
北洋大臣一下子抛出四个问题。
郑景溪来兴趣了,这可是你自己要问,不是我一定要说的!
“既然李大人有兴趣,那下官肯定知无不言。”
郑景溪加了一个工部尚书衔,品级为从一品,而北洋大臣还有个大学士衔,为正一品,所以称下官也没问题。
“主炮采用和致靖经来同级的克虏伯210毫米舰炮,前二后二布局,一共四座,近期还加强了炮罩,免得被弹片打伤炮手。”
“副炮是4门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此炮一分钟能发炮五至八次,火力十分骇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加起来,共有大炮八座,小炮十来门,火力强大。”
“铁甲舰首重装甲,开工时,恰好出现了哈维装甲钢,此装甲钢强度相当于1.67倍钢面甲,或2.13倍锻铁甲。”
“为了保证强度,我们给铁甲舰装上了200毫米厚的哈维装甲钢,相当于333毫米钢面甲,或426毫米锻铁甲。”
“这么一来,就能让其不必害怕敌人的炮击,能从容发炮。”
“因为装上的大炮装甲太过沉重,即便对舰体做了优化设计,设计时速也只有十七节,也就是一个钟头,十七海里。”
“可惜啊可惜,就是因为太慢了,福靖福清的经验,其难以适用,所以我才向李大人您求援呢。”
郑景溪感觉像是三伏天里吃了在井水里冰镇的西瓜一样。
爽!
爽透了!
“21生重炮四门?装甲已经赶上定镇?船速更是有一个钟头十七海里?此话当真?”
北洋大臣吃惊的看着郑景溪。
“除航速尚未实验,不知道能不能达标之外,其余火炮装甲已经安装完毕。”
“这船就在那儿,若是没有,我也编不出来,自是不会骗您的。”
郑景溪就爱看他这吃惊的样子。
让你还嫌弃我们的技术,嫌弃龙威(平远)。
“那造价呢?造价几何?”北洋大臣想到了什么,赶紧追问。
郑景溪端着茶杯的手停顿了一下:
“装甲昂贵,几乎是普通钢铁的十倍,造价自然贵一些,百四……十九万两。”
郑景溪恨不得拍一拍自己的嘴,明明想说一百六十万的。
万一北洋要,也好要钱。
恩,要钱给他重建一艘。
“嘶~”北洋大臣倒吸一口凉气,冷静下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压制内心的震惊:
“一百五十万,也比外洋便宜许多了,可惜,还是太贵,都够一条镇远了。”
“且镇远是四座十二寸大炮,比二十一生大不少。”
汤潇逸听到北洋大臣的对比,立刻知道有门儿:
“李大人,账不是这样算的,定镇二舰是德意志给了折扣,后续就没有了。”
“而且那是以前的造价,现在船只技术水平提升,加上银价下跌,造船价格已经大幅上升了。”
“东瀛海军新锐战舰千代田,比来远还小几百吨,做价20万英镑,当下约合90万两白银。”
“若是在定镇二舰建造的时候,20万英镑,3.7的汇率,也才74万两。”
“若是现在要在英吉利或者德意志订购一艘3600吨的铁甲舰,没有600万马克几乎不可能,德意志自己都需要这个价格。”
“若是加上出口的利润、税费、人员杂费、运费等等,150万两可拿不下来。”
600万马克,约等于135万两白银。
但这是德意志帝国海军自己采购齐格弗里德级岸防铁甲舰,且采购了八艘,形成了规模化的价格。
当然,基础款并没有这么贵,大约107万两就行,但基础款是防御、火力、航程都贫弱的款式,连此时的德意志帝国海军都看不上。
第一艘下水后不久,就拉回去重新改装,并且还对后续战舰进行了优化。
这还只是吨位,论综合性能,福安是超过齐格弗里德级岸防铁甲舰的。
而军火这个东西大家都知道,自己买和卖给别人,是两个价格,而且还得加上税费。
毕竟,加上税也不比英吉利出厂价贵。
“能不能便宜一些?刚刚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