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都是红利……
血肉之躯怎么能抵挡机上扫射,11.43毫米的金属风暴,体型最大的大象也扛不住一梭子,更别提人了。
进攻自然失败了。
在武卫军进攻失利后,亚历山大还准备组织新一轮进攻。
刚刚武卫军已经冲到了大汉军阵地前,信仰刺刀冲锋的他相信,只要再来一次,他们一定能冲上去。
只要进入白刃战,胜利一定是他们的。
结果还没等他重整兵力,坏消息就来了。
淮军撤出战场,大汉军正在从侧翼迂回,再不跑,就跑不掉了。
当时武卫左军还没有重整兵力,撤退都撤不掉,但大汉军已经近在咫尺。
亚历山大只能下令撤退后先离开。
一回到后方,亚历山大就对着聂军门持续输出。
“顾问先生,我想请问一下,是谁调走了我的炮兵?”
聂军门丝毫不让,怒气冲冲的盯着亚历山大,
“我这个主帅丝毫不知道炮兵已经被调走了!进攻开始后,我的部下只得到了几门小炮的支援。”
“那时候我才知道,我部的46门克虏伯行营炮都被调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聂军门那个气,他根本没想到都这个时候了,进攻之前还能出现这样的幺蛾子。
炮兵行进慢,他看到火炮出城了就先跟着步兵去了前线。
炮兵抵达时后方后,也向他汇报了情况,他以为一切正常。
谁知道开战后给炮兵阵地打电话,电话打不通,派传令兵,派一个消失一个。
没有炮兵,淮军自然冲不上去。
等知道炮兵被瞒着他调走后,聂军门一气之下下令撤兵,不撤也没办法。
没有炮兵顽固,打头进攻的两千淮军一小时就伤亡了四百,全军士气低迷。
要是大汉军打反击,不一定挡得住。
“你是在质疑我吗?我有权利调动全军,倒是你,你们清国人离开了火炮就不会打仗了吗?”
亚历山大当然不会接招。
火炮是他调走的,而且得到了醇亲王的首肯。
他想着集中炮火一次性推上去,拿下主要功劳。
结果没用……
不过,这个锅他是不会背的。
“糙你洋鬼子的母亲……”
“苏卡……”
下面的将领加入了争吵,一开始就是亲切问候。
一旁的醇亲王更像个弥勒佛一样,稳坐不动,也没有制止双方。
深谙权利争夺的他知道,平衡才最重要。
特别是一边是心怀鬼胎架空他的沙俄帝国人,另一边是汉人。
他觉得这样更有利于他掌控权力……
就这样,清军在失利一次,略微损失后,陷入了扯皮。
…………
“滨州来电,清军在拂晓发起第三轮进攻,投入了超过一百门大炮,约四万余士兵。”
“战至中午时分,敌军右翼淮军部撤出战场,九师28团趁机发起反击。”
“正面清军刚刚撤下去,还没来得及重整秩序,28团趁机进行了反复进攻,分割包围。”
“七师趁势反击,九师也派出预备队29团参与进攻,击退了敌人这一波攻势。”
“毙伤敌两千七百余人,俘虏四千余人。”
参谋长将战场情况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然后进行分析,
“从进攻力度看,清军投入了主力,而且其中部分军队的战术与淮军、湘军截然不同,有着近代化军队的特点。”
“战斗力有显着提升,但战斗意志、主观能动性并没有转变。”
“另外,基层班组战术和进攻战术完全不匹配,感觉是强行拼凑在一起的一样。”
“经过审讯俘虏得知,正面的近代化清军是由沙俄帝国军官训练并参与指挥的。”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