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把杵立在地上,那就是说这是个小庙,不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其实这个杵立的还有个潜规则,就是斋堂会不会招待上香的人免费吃斋饭。 杵立在地上的一般是不免费招待的,杵端在手里的,布施了提供斋饭,像马蹄寺这种扛肩上的,斋堂是会免费供斋饭给来上香的人的。 马蹄寺的布局,其实并不符合三教宗的教义,但马蹄寺以前是隋朝皇姑寺,三阶教是后面接手的,因此布局上还是沿续原来的。 “到了这,你们应当认得路了吧?” “你送人送到底,把我们送到斋堂嘛,这寺庙这么大,好怕一会又迷路了。”小丫头道。 “好吧,跟我来。” 李逸好事做到底,没带两人大雄宝殿,而是直接去了香积厨。 他在这里已经认识了放贷香积钱的库头、负责做饭的火头等, 和尚见到李逸去而复返还有些疑惑,又看到他带着两个少女过来更不解了。 “这两位是随家人来上香的,在寺里迷路了,要去斋堂。”李逸道。 杜十娘上前:“我是杜曲杜十娘,随祖母郭老夫人前来上香,在寺中迷路了。” 僧人一听是杜曲杜家的,不敢怠慢,这可是他们寺里的大施主。 那位放贷的库头,赶紧说带她们去斋堂。 李逸也没再跟着,跟她们告辞。 杜十娘望着要离去的李逸,屈身行礼道谢,李逸摆摆手,“举手之劳,不足言谢,告辞。” 路上,杜十娘问库头僧:“那位李郎是什么人?” “那是本乡罗家堡的村长,才十六岁,原本是后头无极观的道士,刚还俗不久,今天是来送腐竹和豆泡的。” 小丫头好奇的问:“腐竹和豆泡是什么?” “跟素鸡一样都是豆制的素菜,” 斋堂那边,丰乡侯夫人杜氏还不知道孙女走丢了呢,看到十娘回来,还问她去哪了。 “随便逛了逛,去了前面山门殿和天王殿,看了弥勒菩萨和韦驮天,才知道原来韦驮天的杵立的不同,还有不同讲究呢。” 郭老夫人拉着孙女坐到身边。 斋席用餐之前,郭老夫人向马蹄寺布施。 “十六两金花银瓶一个,十二两金花银盘子两个,八两银碗三个,油三斗,面五石、粟十石,奴隶两口。” 不愧是京兆杜氏,郭老夫人出手十分阔绰,大方施赠。 银器就捐了六十四两,就算以银料价,也值百贯钱了,加上米面油和两个奴隶,这一下子就相当于捐出去五十多头牛。 就算对于马蹄寺这种极富有的三阶宗寺庙来说,这也是一个大施主了。 马蹄寺自然也是准备了很丰盛的斋席招待, 十二道菜的素席,全是素菜,但不少菜做成了肉菜模样。 烧素鸡腿,用面筋缠裹在茴香根上,圆滚滚的烧出来外皮金黄焦脆,几乎以假乱真。 干豆腐做成的火腿片,摆盘后神似。 用茄子做成的炸肉,素鸡做成的盐煎肉、豆腐做成的粉蒸肉,豆腐油皮包素鸡、蘑菇等馅料做成的烧肘子、嫩藕做成的糖醋排骨······ 这些素菜做出来跟真荤菜似的, 不过今天知客僧却推出了几道压轴的新菜,”这是素烧腐竹、这是腐竹三鲜煲,这是豆芽清炒豆泡,这是腐竹炒黑木耳,这是豆泡汤·······“ “这腐竹和豆泡都是以前没有的菜,” “腐竹是豆浆之精华捞出烘晒而成,色泽黄白,油光透亮,食之清香爽口,素食也别有风味。” “豆腐泡则是干豆腐油炸而成,其色泽金黄,内如丝肉,细致绵空,一捏成团,放开还原,存放一月,不霉不变,切块烧汤,汤味清香,久炖不烂,凉拌或混炒,其味更鲜。” 知客僧把这腐竹和豆泡说的天上有地下无的,还说一斗米才能换得一斤,还有价无市,供应有限。甚至如今仅有他们马蹄寺才有如此珍馐,别处皆无。 突出的就是一个物以稀为贵。 丰乡侯郭老夫人,名门出身,倒是什么都见识过,十分淡定的样子,杜十娘却记得刚才带路的那个李郎,库头僧不是说腐竹、油豆腐都是那位李郎供售的么。 她突然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要尝尝这李郎做出来的腐竹和油豆腐如何了。 “阿祖,快尝尝这腐竹和豆泡是否真有如此神奇。” “不过是豆浆豆腐做成的而已,哪有说的那么神奇。”杜十娘的一位婶娘在旁边笑道。 斋席开始, 杜十娘先给郭老夫人夹了一筷子腐竹,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