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里,
杜三郎挑了一个大瓜,伸出手指敲了敲,“这个瓜,保熟吗?” 杜庄头笑道:“这个瓜还没熟,”说着弯腰敲了几个瓜,听着声音挑了一个瓜:“这个包熟,保甜。” “切开。” 庄头从腰间蹀躞带上解下一把小刀,碧绿瓜皮上划了两刀,翘起小块瓜皮,便有了个缺口,双手用力一瓣,瓜开两半。 黄瓤红籽,格外诱人。 “是红瓤瓜好吃,还是黄瓤瓜好吃嘞?”杜三郎问。 “咱家的瓜,红黄瓤的都好吃,不像别家种的,瓜瓤白散水滋滋的,味苦不甜。咱家的瓜,可是名满两京。” 杜三郎接过一块,咔咔几口, “好,” 每一口都是清甜与多汁,解暑消渴,沁人心脾。 杜庄头在一边自夸道:“咱家的寒瓜,那可是连圣人吃了都说好,瓜圆、肉厚、沙甜、个重,甘甜多汁,就是我们做的寒瓜酱,一样清醇甜美,历来是宫中贡品。” 杜三郎咔咔连啃了好几块, 杜庄头在旁边小声的问:“三郎,那个小的一事不明,那个腐竹作坊这么赚钱,我们杜家为何不弄过来,反而要告诉韦家?” 杜三郎抹了把嘴,将瓜皮扔掉,杜庄头却是马上捡了起来,这瓜皮可也是好东西,既可以做成瓜皮汤、也可以做菜,甚至还能入药,做成寒瓜翠衣。 “李逸那个腐竹作坊确实很赚钱,不过他现在也就一天产百来斤,估计也就能赚万把钱而已。” “阿郎,可是我们要是掌握了腐竹制作秘方,到时一天产千斤也不是问题,那岂不是一天能赚十万钱,这不少了吧?” 杜三郎笑笑:“不全是钱的事,李逸跟咱家长房的二郎克明关系不错,而且还有十娘呢,我们要是直接抢李逸的腐竹秘方,那时克明和十娘都要怪罪,所以这事先让韦家打头阵, 等韦家也开起腐竹作坊,把李逸挤兑的没啥利,我们再出面,不管是出钱买方子,还是其它,李逸和克明、十娘他们也不能直接怪我们头上。” “可是让韦家知晓了腐竹做法,那以后我们也做,利就没那么多了。” 杜三郎又岂不知晓,但对于郭老夫人来说,要横插这手,根本跟赚钱无关,而是李逸不识时务,老夫人这招是直接釜底抽薪,打蛇打七寸。一个乡下田舍儿,就算有个县男虚爵,可无官无职,要是再没有了钱,那就啥也不是了。 他很佩服郭老夫人,都八十岁了,行事依然稳准狠。 “等韦家的好消息吧。” 杜三郎又拿起一块寒瓜吃了起来。 长安,太极宫。 李渊在太极宫海池泛舟,裴寂等几位宰相做陪,今天的主宾是秦王李世民。 这位得胜而归, 李渊亲自切开一个寒瓜,红瓤黑仔的,切好后亲自递给二儿子。 “二郎辛苦了,” “谢父皇。” 西北的战事,暂时又进入僵持阶段,但现在李渊也不急了。薛举长武兵败后退回折墌城,虽继续围着泾州城, 但已经疲软,粮草也已经开始不足。 另外他此前分兵袭扰扶风、北地二郡,也都没有取得什么进展,薛仁杲亲率精锐去攻宁州,也已被宁州刺史胡演击退。 而让李渊很担心的五原张长逊也还效忠朝廷,并没有就此又倒向突厥,甚至还顶住了薛举所部的进攻。 “二郎你长武大捷,震动西北,榆林郭子和遣使来长安奉表归附。”李渊哈哈大笑, 这个郭子和本是同州人,隋朝时任左翊卫,后因罪流放榆林。前几年,郡中饥荒,郭子和兄弟率敢死十八人,擒斩郡丞,开仓放粮,自称永乐王,建立年号,后来南面联合梁师都,北面侍奉突厥,派弟弟去做人质,始毕可汗先册封他为平杨天子,他不敢当,于是改授屋利设。 郭子和占据榆林,跟占据五原的张长逊一样,都是隋末趁乱在河套割据的枭雄。 但两人本身实力都不强,前期都依附突厥,如今却都看好占据长安的李渊。 尤其是这次李世民长武大捷后,郭子和也是立马就派兄弟南下长安奉表归附。 “二郎你说授郭子和什么官职合适?” 李世民这次回来,并没有被撤消军职,仍还是行军元帅。 “我大唐撤郡复州,榆林郡可复为云州,朝廷可授郭子和为云州总管、刺史,依丰州张孙逊例,册封其郡公爵位。榆林孤悬塞外,北有突厥南有梁师都,东边还有刘武周,虽然兵马不多,但也可以为朝廷牵制一下朔方梁师都。” 裴寂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河套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