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点头,“好,”他很痛快的将五两金叶子都给了秃头,“赶紧收拾一下,跟我们走吧。”
他并不担心秃头拿了钱不办事,韦家的金子可不是个乡野村夫能贪的。 “你们不能这样做。”胖婶蹲在地上哭道。 秃头上去又是一顿暴锤。 “呃锤死你个蠢婆娘。” ······ 夜幕降临。 李逸带着石头几个小子,从滈河里上来,这小河里洗个澡挺舒坦。 回到院里,玉漱就又主动的缠上来,“我给阿郎擦干头发。” 擦干头发,换上衣服。 天黑后的乡村很宁静,西院的学堂只上中午的课,作坊也是天黑就停了下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没啥娱乐活动可言。 玉漱一直缠着李逸,一心求宠。 “素君,”李逸叫来姬氏,让她过来一起盘点下最近的账目。 姬氏掀帘进屋,新罗婢不满的嘟起嘴坐到一边。 “玉漱你先回房休息吧,我跟素君理理账。” 新罗婢不情不愿的离开。 回首这一个多月来,李逸也从一开始一无所有卖锅,到现在也是大院两座,马骡牛数头了。 细细盘点一番,李逸很满意, 他一开始卖雪平锅,卖了十一两黄金,以及一头牛和一些粮绢,后来卖焖烧杯,卖了一百五十匹绢。然后李世民、太子建成、皇帝李渊也都赏赐了他一些绢,还有马、金银器等。 他上次长安卖粮,赚了六百多匹绢。 这段时间主要花销是买了四头骡子,还有三十口平底锅,数口大锅等,还有就是盖两个院子。 盖房子建作坊这些其实开销不算大, 作坊一直很赚钱,一开始就是营利的,且利润较高。 学校那边因为有校会的捐赠,分开算账,那里也基本上不用他再投钱进去,反而还能买田出租,借贷收息。 “现在家里大牲口有三匹马四头骡子一头牛,丁婢三口小奴二人,御宿乡的稻地三十亩,桑田二十亩,浅水县封爵永业田五百亩,陛下三原赐田百亩······” “家里现在大豆、小麦、稻谷、粟等粮食还有几十石,绢有三千一百二十八匹,铜钱八万七千三百钱,黄金十七两·····” “校会那边,有田一百八十亩,都已出租,定的亩租六斗。粮食有一百多石,绢八百多匹·····” 李逸听了不由感叹, 不算校会的钱粮土地, 他自己这里,光是绢,就值百万钱了,这才不到两个月啊,他就已经这么成功了, 果然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心里不由小小得意了一下。 姬氏提醒李逸:“浅水塬的五百亩永业田,还有渭北三原县的那一百亩田,得尽快去接收,我建议阿郎趁现在兵荒马乱逃荒,到长安三桥去挑选一些弃籍逃荒的灾民,招为部曲,安置到浅水和三原耕种那六百亩地, 一户人家可耕百亩,那么招个六七户灾民为部曲,置买些耕牛、农具,修房屋,长远来看,比起直接招长短工更划算一些,就是开始花钱多点。 比起直接出租也划算。” 李逸觉得也有点道理,但有个问题也不好解决,那就是他光棍一个,又没有家族亲戚可用,浅水县离这五百里,就算三原县也离这一百多里, 招些灾民过去种地,可没人管,到时把他牛啊耕具卷走都不知道。 “还是租出去吧,哪怕租子少些也没事,以后有条件了再自己派人经营。” 姬氏记了下来。 “阿郎现在手里有这么多绢,应当考虑买田置地,或是放贷,钱生钱,上到王公贵族世家,下到地主豪强都是这样做的。 我们门口就是滈水,可以考虑修堰拦水建个碾硙,碾米磨面,其中利益很不错。” 李逸也知道这年头没有官办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民间借贷需求却是一直很大,所以寺庙的香积厨,官府的公廨钱等,都搞借贷,挺混乱,且利息都很高。 而且朝廷的态度,向来是任依私契,官不为理。 朝廷对于高利贷的限制标准,也只是每月不得过六分,积日虽多,不得过一倍。 可实际上官府公廨钱的月利都是八分,民间十分,十五分,二十分甚至都很普遍,所谓不得过一倍,更只是空话。 李逸发现现在乡下的民间借贷,一般都比较小额,月利普遍是百分之十到二十之间,有些利滚利超十倍的都有。 对于放贷这个事,李逸也知民间是有切实的需求,但他并不愿意放高利贷。 高利贷太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