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下,
李逸躺在木匠新打好的摇摇椅上,木匠师傅虽然不识几个大字,但几十年的手艺相当扎实, 李逸画了图,说明大概的样子,老师傅琢磨几天,就真的完美复刻了他想要的摇椅。 古香古色, 累了躺上去摇几下,能让全身放松,舒缓筋骨。 风吹着树叶沙沙响, 小狸花跳到李逸肚皮上打盹,呼噜呼噜。 新罗婢玉漱拿着蒲扇在旁边替他轻轻的扇风赶蝇, 太舒服了。 这才是地主的悠闲生活啊。 大夏天的,男人们在田里放水、拨稗草,女人们则在家中忙着纺织, 男耕女织,没有丝毫停歇, 而他却能这么享受。 姬氏提着一个小盒子进来,“阿郎,杜家送来的这五十两黄金给你。” “嗯。”李逸眼都没睁,家里现在一般的钱、绢,存库房里。黄金、金银器这些,李逸自己收着, 大家以为他藏哪个夹墙或埋地下了,实际李逸都是直接放他客厅里了。 万无一失,绝没有人能偷走。 “阿郎还真是料事如神,没想到杜家还真送来五十两黄金买方子。”姬氏佩服。 “毕竟有利可图的事,那些千百年的望族名门,其实更是无孔不入,这样的机会哪会错过。” 韦杜两家给他送来了一百两黄金, 一笔巨款了,八十万钱,都能在东城买上个几亩的宅院了。 在西城,甚至能买上好几个三亩的小宅。 自己或许可以考虑在长安入手一个宅子了,毕竟现在战乱未平,此时房价很便宜,虽不是最低的时候,但也可以抄底了。 以后京城的房价,肯定会越来越贵的,房子不像田地交易有那么多限制条件,不管是自住还是投资还是很划算的。 现在买入,等到贞观时,起码得翻个好几倍,比如孙伏伽那座二百多万的宅子,放到贞观中期,估计都得翻两三倍。 “你们说,我们到长安买个宅子如何?”李逸问。 玉漱欣喜道:“好啊,长安买宅子后,逛东西市采买也近了,每年元宵时还有花灯呢,可热闹了。” “春天去曲江踏春,重阳到乐游原登高,车马填塞、馨香满街。” “买城东好,还是城西好?” “东贵西富,但挨着两市的坊肯定更好。”玉濑道。 姬氏倒是对去长安买房不太积极, “素君觉得呢?” “其实居住长安城也不是很方便,规矩多,贵人也多,一不小心就容易犯规矩和冲撞了权贵,不如乡下自在, 但若是买些宅、地,用来出租,或是以后转卖,倒是很不错的,等天下太平,京师的宅地肯定会大涨。”姬氏本身是名门出身,对这些还是比较清楚的。 “阿郎还不如在终南山里建个小庄园,去打猎或是避暑消夏,都很不错。” “那有空就去长安先看看,到时也可以托王大郎帮我们先找找合适的宅子。”李逸也觉得还是在乡下住的舒服,虽说不热闹,但现在的长安其实也不热闹。 玉漱看到姬氏来了,心生醋意,丢下扇子,开始给李逸按摩脑袋,这新罗婢手法不错,李逸舒服的想叫唤。 “素君帮我敲敲腿。”李逸十分享受。 小狸花弓起背来,也开始给李逸踩肚皮,还挺认真。 “阿兄,午饭好了。” 兰香过来叫吃饭。 李逸吃了一段时间两餐后,还是觉得不太习惯,于是他又恢复了三餐。早上起来先去桥头铺子吃,那里现在各种早点样式挺丰富,味道也好。 中午这顿,就跟学校食堂一个时间,大概十一二点时吃,晚餐则是傍晚时吃。秀芝也只好调整了做饭时间,大家也跟着改了三餐。 只是她们早餐都是在家里吃,小米粥蔬菜汤就解决了。 现在家里是秀芝内管家兼厨娘,兰香是厨娘助理,西院的学校和作坊都不用管,那里有个食堂,现在也有两个厨娘,毕竟如今一百多个学生,还有三十多个工人了, 午餐在庭院大树荫下吃, 天虽热,可树荫下还不错,李逸的菜还不错,干煸泥鳅、一个炖茄子,再一个鸡蛋豆腐汤,今天主食是蒸饼。 不过不是寻常馒头,是李逸教秀芝和兰香做的黄馍馍,硬糜子面和软黄米面七比三混合,能使口感更好,再把红豆和红枣焖煮熟烂做成豆沙馅, 最后做出来的黄馍馍不仅每个都很香甜松软,而且还个个都裂开口子,好吃又耐饿。 石头狗剩兄弟俩三口就一个, “慢点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