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也各派了几个家丁,冯家堡的冯乡佐、董乡佐,也表示支持,派了长工家丁,
再加上李逸等大户的子弟等,
兴盛里保安团,就有了子弟十三人,家丁三十人,快有一队人马了。
不过李逸对外宣称,兴盛里保安团有一团人马,
正常一团应当是有两旅,一旅有两队,
但实际上,保安团暂编一个旅,这个旅暂编一个队,这个队,还没满编,
但对外说是一个团嘛。
装备嘛相对简陋,各家的土家伙,加上掏钱买了点,铁匠铺打了点,
于是现在人手一杆红樱枪,一把畲刀,一张猎弓或是弹弓。
畲刀其实就是把柴刀,铁匠铺打造的比较粗制的刀,安上短柄就是柴刀,如果安上长柄,那就是把杀伤力很惊人的朴刀了。
这刀好几斤重,刀背厚,伐木砍柴都很锋利,砍人自然更不在话下。
猎弓嘛,虽不如军中的弓箭精良,但也是远程武器,能射兔子射鸟也能射人,只是保安队里,也就大户子弟们有几个会射鸟放箭,其它人不会。
但不会没关系,你背张弓,再带一壶箭,立马就很有威慑力了。
铠甲没有,不管铁的皮的都没,只有李逸有副犀皮甲,
甲这玩意,严禁私藏,私藏必死。有句话说的好,一甲顶三弩,三甲下地府。
而实际上的律法规定的是,私藏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千里,甲三领及弩五张,绞!
长矛、大盾、弩也不许私拥。
但弄点小木盾是没问题的。
不过李逸还是特意去跟乡里和万年县报备了。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支武装,虽然挺简陋的,才三十几个保安,跟过家家一样。
县里既不支持,但也不反对,只是让李逸一定要带好队伍,可别乱来。
李逸走马上任,是在万年县报备登记的兴盛里保安团长,不叫校尉,那是官职,不能自己给自己安,叫团长没事。
在李逸组建保安团,开始拉到滈河滩灾民窝棚旁训练,震慑宵小不法之时,
一支真正的军队,也从渭北咸阳,开赴城南御宿川,驻于将军营等几地。
这是三千羌人,由酋长旁仚地率领,
他们此前依附于薛举,泾州战后被皇帝调来关中,现在朝廷正式授旁仚地为骠骑将军,
他的三千羌骑,将被编为三个骠骑府,驻于城南御宿川一带。
后续,要把他们的家眷也迁来关中,于驻地安置。
旁仚地穿着件绯袍,骑马行在队伍中,目中却很是不满,对于皇帝仅授了他一个从四品下的官,连爵位都没有,还被打发到城南来驻防,难以接受。
当初薛举邀请他率部出征,可是册封他为国公,拜大将军,还把侄女嫁给他,还承诺凡是他攻下的城池、村庄等,钱帛牲畜女子,他得一半。
说白了,旁仚地就是冲着抢劫才出兵的。
结果如今到倒是来了长安城,但却是俘虏降兵的身份,最后就给了个从四品的骠骑将军,
他手下这三千人,甚至还被分成三部份,他以后只能统领一千人。
越想是越气,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
军队行进惊起飞鸟振翅高飞,野兔四下逃窜。
旁仚地一声呼喝,纵马狂奔,张弓搭箭,追鸟赶兔。
他麾下三千赤排羌也纷纷策马狂奔,
很快他们就不再限于路上奔驰,而是纵马冲入田地,
神禾塬头,成片的粟谷金黄,百姓们正开始收割,这三千骑肆无忌惮的冲进谷地,撵兔子逐鸟,
到后面,更多成了跑马发泄。
大片庄稼被踏毁,
有村民上前阻挡,不仅被抽了鞭子,有的还被直接撞倒,甚至还有来不及闪躲被马踩踏的。
这群赤排羌,呼啸着纵横驰骋。
不少村民受伤,甚至有个孩子被踩死了,气愤的村民立即找村长,村长报乡长,乡长闻讯也赶紧骑马赶到长安禀报。
得到禀报的万年县衙也不敢怠慢,立马往上报。
很快,
层层上报的消息,送到了御前。
李渊看到这个消息后非常不满,“一群不开化的羌蛮,敢如此目无法纪,派人将这个帝仚地带回长安问罪,伤人者全都逮捕!”
“另派军官前去接管三千羌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