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为泾州总管,泾州道行营总管。
罗士信为晋州总管,尉迟恭为朔州总管···
最后,
皇帝派太子出镇豳州,率燕郡王罗艺,以及大将军窦琮、桑显和、薛万彻等击西路突厥郁射设、沙钵罗设军。
基本上,
皇帝也放弃了让李世民或是李逸等去辅佐太子守河东的打算了,这次让李世民挂帅,统领的虽还是河北河东两道兵马,但将领,却基本上调了天策府、秦王府、陕东道大行台的将领,
原来秦王府的那些嫡系将领,屈突通、段志玄、翟长孙、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张士贵、双士洛等,也全都随秦王征讨。
现在顾不得其它了,
一切以击退突厥为前提。
不说大败突厥,起码也得要打几个胜仗,遏制突厥攻势,然后才能迫他们谈和退兵。
至于其它的,顾不上了,打完再说。
这个时候,重新启用秦王李世民,可皇帝却还是让太子去豳州,仍还存了一些希望,希望太子能在李艺的辅佐下击退西线突厥军,也立些功劳。
大敌当前,
李渊也没有心情举办中秋宫宴,
对李逸来说,这倒是个好消息,他刚回京,更愿意多陪陪妻儿们。
朝会结束,
李渊特意把李世民李逸等行营官员留下,与宰相们一起商议用兵之事。
“秦王有何退兵之策?”
面对皇帝的询问,李世民淡定自若,胸有成竹。
“陛下,如今突厥人夺取了朔应代忻,代北防线崩溃。
并州也被围困,突厥人甚至如潮水般南下,突破了雀鼠谷,从介休到晋州,一路数百里,尽是突厥兵马,满川满谷。
而东面泽潞,西面石隰,也都有突厥分兵抄掠。
好在并州、汾州、潞州、武州、石州、岚州、隰州这些大城还未失守,
河东、河北的主力也没有大的损失。
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挡住突厥继续南下的攻势,然后就是寻找战机,将他们逐一击破。”
李世民不惧突厥,
突厥战线拉的越长,兵马撒的越稀,这就越是反击的机会。
“儿臣率一军,先在河东泰州龙门集结,挡住突厥南下的前锋,绝不让他们过黄河。
而无逸则北上,经由隰州至汾州,寻机切断雀鼠谷通道。”
李世民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指点。
李渊看着地图上那几个小陶兵,“二郎莫不是想切割雀鼠谷,然后把南下的突厥军包围歼灭?”
“陛下圣明,一眼识破,儿臣确实是如此打算。”
太子在河东畏手畏脚不敢打,从雁门一路撤到太原,唯一比李元吉强一点的,也就是没把太原的兵全带走,他跑去蒲州,仍还让李神符率兵留守太原。
如果太子胆大点,代忻两州,不说全守住,起码两座州城能守住。
李世民却不惧突厥,
他并不只是想的防守,一上来就打算与李逸联手,把南下的的那些突厥兵围歼了。
“不可轻敌,须得小心。”李渊提醒。
“陛下放心,儿臣绝不浪战,我们若能在晋州歼灭敌人数千,便能打压他们嚣张气焰。
迫使突厥不敢再分兵到处劫掠。
现在已经是中秋,颉利若是攻势受阻,那也不会逗留到寒冬之时,大概初冬之时就会退兵。”
突厥人打仗,说白了还是劫掠那一套。
现在秋高气爽马也肥,突厥人南下抢掠最是痛快,可等到冬天,野外无草,马要掉膘,突厥人缺乏攻打大城的能力,又得畏惧唐军主力,自然会抢饱就撤。
李世民很清醒,
他并没有提出,要集结各路兵马,直接杀到太原城下跟颉利决战,而是提出了更稳重的打法,
先包围其南下深入的一些兵马,集中力量歼敌一部,这就是在局部战场,集中兵力,达成局部优势,这样一来,李世民都不需要抽调太多兵马,
照样能分割包围歼敌。
积小胜为大胜,
以点破面。
“西面陇州之敌,二郎有何退敌之法?”李渊问。
“据儿臣所知,这次郁射设和沙钵罗设联手,虽兵马十万入寇,但灵州、兰州、凉州等重镇,还有原州、萧关等也都未失。
突厥深入原州,但并未能攻破重要关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