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
秦王李世民率领三万兵马,正迅速北上,要去太原会一会颉利可汗。/零~点!看¨书^ *芜,错\内′容?与此同时,晋州大捷的露布,也正八百里加急,沿汾晋大道南下前往长安。
晋州到长安,七百二十里路,
沿途换马接力,
一日夜便驰入巍巍长安城。
骑士前插竹竿,以绢帛书写的报捷文书没有封检,就张于其上。
“大捷,晋州大捷!”
“秦王晋州歼灭突厥一万两千人马,斩首三千,俘虏九千,获马一万余匹,雀鼠谷以南,入寇突厥全军覆没!”
“大捷,大捷!晋州大捷!”
“秦王歼敌一万二,仅自损七十二卒!”
···
报捷骑士,背着露布,经过城门的时候,特意高声宣扬。
骑士如风般驰过,
留下城门前排队进出的士农商贩,一个个瞪大着眼睛。
“刚才那是露布?”
“你们听到没,晋州大捷。”
城门守军的队头,掏了掏耳朵,对身边的手下士卒道:“你们刚才听清楚没,”
“听到了,晋州大捷。”一名持长矛的士兵道。
“我知道晋州大捷,我是问你听到那句没,秦王歼敌一万二,自损仅七十二卒,这句,你们有听到没?”
“七十二卒吗,我没听清楚,不可能吧,是不是七百二,或二千?”
一名穿着圆领袍的中年士人接话,“我适才也听到是自损七十二卒。”
“歼敌一万二,自损七十二卒?”
惊叹之声四起,尤其是城门的守军们,他们可都是兵,深知战场上刀枪无眼,就算再怎么以多击少,这两军交战,打起来可就血流成河。
哪有歼敌一万二才自损七十二的。
“是不是敌人直接投降了?”
“什么投降,你没看到斩首三千吗?”
“也许是杀俘呢?”
那名持矛的粗壮士兵嘀咕,“你当是太子呢,还杀俘三千。/二^8,墈?书.惘¢ \追,最.歆¢章?踕?”
队头听到这话,怒瞪持矛兵,“闭嘴。”
一群城门守军,站在那开始不停的讨论,秦王到底是怎么做到以七十二换一万二的。
想不通,想破脑袋也想不通。
捷报直入宫中。
皇帝李渊看到露布,太过高兴,低着头边看边走,结果脚下一绊,差点摔了一跤,却依然笑的合不拢嘴。
“速召诸位宰相们前来。”
皇帝心情好,还特意召宰相们到海池议事,一边龙舟泛池,一边谈事。
“恭喜陛下。”
左仆射裴寂一上船,就是连连道贺。
萧瑀、封德彝、杨恭仁、陈叔达等四位宰相,也是满脸喜色,最近这段时间,宰相们压力也大,内外交困,军事上数面受敌,经济上也是崩溃边缘。
皇帝添了许多白头发,
他们一个个也都憔悴不少。
如今河东再传捷报,怎能不高兴。
“二郎出马,果然不负朕望,打仗这块,天下第一。”
“先有无逸沙河歼敌八千,如今二郎又歼一万二,这加起来,可就歼敌两万了。”
李渊捋须,那婆婆面上的满脸皱纹,都舒展了许多。
裴寂笑道:“陛下,这两仗打的漂亮,臣以为,正好趁此大捷,立即与颉利和议,让他遵守前约,退回长城外。”
李渊有点犹豫。
难得让二郎出马,配合李逸,这仗打的扬眉吐气,最关键是两战唐军都没损失什么,
李逸歼敌八千,损失了几百。
而世民歼敌一万二,更只损兵七十二。
世民和无逸二人,马上就能会师介休,到时他们手里能聚拢四万兵马,加上张纶、李神符等人手中兵马,
就有六七万可用之兵,
完全有和突厥一战之力。
甚至说不定,还能大败颉利,那就攻守易形,主动完全在唐。¨幻~想′姬? ^首\发.
往大一点想,万一世民生擒颉利呢?
那到时颉利向他称臣,形势可就彻底改变了。
“陛下,见好就收,南方叛乱还在僵持,陇右吐谷浑又连陷边州,不能再跟突厥战下去,万一失利,到时想和谈都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