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会儿,笑了出来:“夫君说得对!”
两人没能在院子里溜达太长时间,天说变就变,没过多久就下起了大雨。
卧房里暖融的灯光亮起,在微凉的雨夜中格外温暖。
屋檐下,胖乎乎的白猫蜷紧了身体,把自己缩成一个球形,团在窝里,身下是厚厚的棉被,外面雷电交加,也未能打搅他一夜安眠。
时间一晃就是一个月,来到了赵玉成大婚之日。
镇守最疼爱的女儿出嫁,在十方镇的排场相当之大。光是送嫁的队伍就从镇东头排到了西头,装着嫁妆的大红木箱子一台接着一台,多到数不清。
镇守在酒楼包场定下流水席,全镇的人都能吃席,不论礼金高低,这让十方镇切切实实热闹了起来。
这位在大家眼中无功无过的镇守,也一跃成为全镇人民最拥戴的好官。
要不说修路不如请吃饭,对老百姓来说,看得见的好处才是真的。
袁铭不敢带着季清月去酒楼凑热闹,驾着马车来到了赵府。
堂屋前头的空地上摆了五六张桌子,这里是用来宴请亲朋好友和镇守在官场上的朋友们的。
有心让季清月和付芷嫣搞好关系,当然也是因为关心季清月的身体,赵玉成让下人带着季清月去了婚房,那里除了伺候的人就只有付芷嫣一个,他早就命人备好了饭菜。他们两个在婚房里清清静静的用饭,比在外头吃席舒服多了。
季清月都走没影了,袁铭的视线还没收回来,赵玉成调侃道:“我家娘子不会吃了袁兄的夫郎的,别担心。”
袁铭笑道:“我只是眼馋他们能在房间里好好吃饭,也想跟着去呢。”
赵玉成笑着摇头。
不过很快他就把笑容收敛起来,靠近袁铭,神神秘秘说道:“京城有消息传来。”
第082章 信
袁铭微微愣住, 现下他们和京城的联系也就只有雍王了。
果然,下一刻他就听赵玉成说道:“是庸王派人传来的信。”
说着,他就从袖口里掏出来两个一模一样的封信, 其中一封还盖着戳,其上题曰“袁铭亲启”。
赵玉成把两封信一并交给他, 说道:“这一封是王爷专门写给你的,我们都没看, 另一封则是给镇守大人的。”
见他神情凝重,袁铭先打开那封开着的信看了看。
一目十行看完,他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赵玉成在他开口之前制止了他:“袁兄慎言,这里人多口杂不宜声张。”
袁铭将信收好装进去,交还给他:“不知道镇守大人有何打算?”
赵玉成摇摇头。
这时,府里的管家匆匆跑来,对赵玉成道:“少爷,老爷请您过去招待。”
“知道了。”
袁铭道:“赵兄先去吧,我们改日再聊。”
赵玉成点点头:“袁兄请自便。”随即跟着管家离开了。
袁铭却没有入座, 找了个人少的地方,打开了另外一封信。
庸王曾许诺推荐他为叶云祺大师的弟子,但在信中说这事恐怕难以实现。
“太子重病, 京城戒严, 进出之人受到严格管制, 叶云祺归乡之行只能暂且搁置。”
看着这句话, 袁铭不自觉皱起了眉头。
虽然上辈子入朝为官之前他并不了解京城动向, 但是太子身体康健,从未听说曾经生过足以戒严全城的重病。
不像是因为生病, 倒像是……被下毒!
袁铭双眼微眯,心跳得很快, 很多事情都变了,和上辈子完全不一样。
是因为他重生,还是别的原因?
袁铭强撑着不去多想,继续看信。
除了叶云祺,庸王在信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个人——季清月的哥哥季凌云。
原来,季凌云跟随镇南军入伍,六年前西北大旱,百姓沦为流民,各处暴乱纷争不断,西北军人手不足就从镇南军借调了二百人,季凌云就在其中。
赈灾平乱期间,季凌云多次巧立大功,化险为夷,颇受西北将军赏识,灾情稳定之后,他就顺势留在了西北,眼下已然是领导千人的小将军。
西北之地一向不太平,这些年季凌云始终脱不开身请假回家,但他记挂着家中的小弟,每年都会买一堆好玩的新奇的玩意儿,连带着家书和饷银一道寄回来。
看完这些,袁铭的眉头狠狠地皱了一下。
根据季清月的描述,季凌云入伍这几年从未跟家里联系过,当初和季福来提起这事的时候,季福来也是同样的说法,当时他的表情不似作伪。
正思索疑惑着,他的肩膀忽然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