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道山绛阙知何处(三十七)
张太后睫毛微颤,“怎么又扯到了李明彰的案子?”这案子是她亲自办的,虽然结果不是她想要的,但她自认案子没有太多的问题。搜索本文首发: 看书娃 kanshuwa.com“嗯,曹一然为什么死咬李明彰,就是因为李明彰与他政见不合么?与他不合的官员,又不止李明彰一人。他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力气在李明彰的身上?”“哦,为什么呢?”太后问道,身子却不自觉地往前探去。“因为李明彰生前在调查一桩案子。”“生前调查的案子?我有印象,他上了个折子是关于漕运损耗的。这事儿算不得太严重,发运使方程他管辖的几年里损耗比之前大了一些,但这也不是太严重的事情,毕竟漕运的事情有时候得看天......”太后对李明彰的案子比较清楚。“太兴十年六月,方程上奏的文书里提到一艘漕运船只在楚州末口因风浪过大而沉没。景元二年六月,景元四年六月都有相同的文书。”张太后颔首,“没错,确实如此,但楚州末口是淮河接入运河,一直都是事故多发地。”昭明帝看了张太后一眼没有说话。曹一然的事情,陈澈已经提前都和他说过,由他亲自下旨关押了曹家。陈澈继续道:“景元二年六月楚州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张太后愣住了,她道:“大旱?我怎么没看到户部报上来的旱情?”陈澈解释道:“入了七月就连续降雨,算不得大旱。但运河里别说河流湍急,根据附近居民的口供,这里连只小舟都通不过。”张太后垂下眼帘,“所以沉船的损耗是被曹一然给贪下了?”她知道,方程是曹一然心腹,方程自己是没有这个胆子,必然是得到了曹一然的支持。“对。”陈澈说道:“贪下的漕运货物都是些茶叶、绸缎还有粮食,怎么处理是个大问题。”张太后想到刚刚提到的北辽南院大王奚翰霆,“他卖给了北辽?”只有这样,这一切都可以串联起来!因为倒卖漕运货物,曹一然与奚翰霆勾结,李明彰的调查必然会揭露这一点。而奚翰霆和曹一然勾结,两方作战,必然会以此要挟曹一然,那么杨无敌的事情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在先帝的授意下进行,没人会发现曹一然在其中的作用,只当是一次意外。“对,我们对杨将军部下将领调查,他们均对陈家谷辽军埋伏的精兵一直很疑惑。当时的情况,辽军在陈家谷埋伏六千精兵毫无意义,不可能是无意间的安排,只能是提前的谋划。”“所以一定是有人通知了北辽南大王。而那人只能是曹一然。”张太后轻轻咳嗽了一声,“这些推论很有道理,但是证据。” “河道干涸只能说明曹一然贪污了漕货,那么卖与北辽的证据呢?他通敌的证据的?他陷害李明彰的证据呢?”张太后对李明彰一事印象深刻,一来当时正是先帝昏迷不醒时,自己一介妇人同朝廷大臣斡旋,二来李明彰是先帝一直想保下的人,但自己没做到。陈澈继续道:“太后莫急,一件一件来。”“李明彰一案因为前期已经调查过,有卷宗可以查阅,我就从此案开始。”“李明彰通敌一共两封信件,第一封是家仆李志身上得到。”陈澈道:“李志被抓获后立刻自杀。”“但第一封信内容语焉不详,并没有特别的内容。”张太后点头道:“我们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曹丞相逼迫朝廷搜查李明彰宅邸。第二封通敌文书才是关键。”昭明帝一直没有说话,他想起自己刚刚登基的时候,折子里时不时出现的“太后垂怜”,母后内控后宫,前掌朝廷,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靠着母后才登上了大宝之位。又有谁说起他一日一夜从太湖畔急驰入京,一路无数追杀,自己硬挺着一口气才活着到了京城。登基以后,他不能动任何老臣,只有母后点头了,他才敢动手。李明彰一案,是他证明母后错误的绝妙反击。昭明帝微微调整了姿势,静静等着陈澈拿出一件一件的证据。陈敬之看着宝座上昭明帝的神色,手轻轻点着自己的腿。自己对曹家的追击,看来都在圣上的心坎里。陈澈继续向太后说道:“第二封夹在在符箓中的通敌文书最为关键。我已经有证人林知禹,他受曹伯玉的指示将通敌文书放在了其中。人证已经被刑部保护起来。文书的字迹则是由女妓所写,相关证据我已经整理在此。女妓由曹伯玉安排,提前练习模仿李明彰字迹,写下了这份通敌文书。”太后看了许久陈澈地上来的口供,又转向昭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