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饮福记 > 第144章 你我心意,不足为外人道-2

第144章 你我心意,不足为外人道-2

但阿榆带着证人和审刑院的行文,光明正大地过来提审,便是窦尚书也不好拦着。

窦尚书背后有许王;但审刑院背后,站的是官家。

真拦了审刑院查案,韩知院一怒告到御前,许王都兜不住。

何况窦尚书和他的心腹幕僚此时也没空。

审刑院另一名详议官高胖子带着花绯然、韩平北等人,抱着厚厚的一叠案宗,正坐在大理寺的正堂里。

——据说近来送到审刑院复核的好几宗案子尚有疑点,同时刑详们也对另外几桩判罚有异义,认为援引之律令不合适。

案件的疑点可以斟酌再查,但判罚有异义就麻烦了。

虽说有《刑统》为据,但大理寺掌天下冤案、疑案,哪一桩是好断的?

许多《刑统》未明确提及的,都需要援引本朝或前朝先例作为依据,再结合本案进行判断。

这也是阿榆刚到审刑院那时节,沈惟清会让她阅览诸多赦令和案例的原因。

因各人对案件性质的判断不同,援引案例不同,这种判罚差异极大。

若桩桩件件计较起来,动不动打回覆议,或惊动御史台、惊动官家,大理寺官员们真要焦头烂额了。

这种种不便因而何起,众属官心知肚明,无不暗暗叫苦。

虽说审刑院公报私仇,可你窦尚书逮着人家同僚刑讯这许久,还不带人家报复回来?

三日五日还好,若天长日久都这样闹起来,判大理寺事的那位,可能得换人了。

待要派人请窦尚书示下时,却闻窦尚书在自家门口被安七娘子给堵了。

人家还绝口不提沈惟清蒙冤之事,拿着本《礼记》、恭恭敬敬地说要拜窦尚书为师,学一学什么是礼义廉耻,怎样不动声色保持清名令誉,还得博得上司欢心,一路平步青云,得登尚书之高位。

窦尚书推拒不得,待要婉约逐人,安拂风冷肃执拗,根本听不懂人话;待要直言劝离,她身旁的阿涂陪着笑脸打躬作揖就是不让路;

待要翻脸,安拂身后跟着安殿帅的僚属,一张口就说窦尚书清流贵人,难道真如传闻所言,瞧不上我们这些护卫官家的武夫之女?

忙乱之中,治狱司那边被推出来应对阿榆的,自然是之前跟沈惟清、阿榆都打过交道有过交情的钱少坤了。

钱少坤自是头疼,若是审刑院知晓沈惟清一再受刑,大理寺好不了,他也跟着倒霉。

好在沈惟清得知阿榆刚出狱便立刻赶过来,猜得她急着给自己洗刷冤屈,感动之余,更不想让她瞧见自己狼狈或疼痛模样,刻意收拾了一番,又换了件新袍子,才随着钱少坤去见阿榆。

阿榆正在治狱司的一间空房里等着,听得钱界在门外恭敬问好的声音,便知沈惟清到了。

举目看时,沈惟清一身紫檀色衣衫,宽袍缓袖,意态安闲,正缓步而入。

他并未束冠,只用一根白玉簪子绾着发,略显松怠,且气色不佳,但他眉眼清明,神色平和,倒也不显狼狈,——如久经跋涉的旅人,略有疲惫倦意,稍事休息便能恢复如初。

“就猜着你便是出去了,也不会安生歇着。”

他微笑地看向阿榆,待看到她发髻间的檀木簪,唇角的笑意便深了许多,眸子也更亮了些,如有波光潋滟,无声地晃动了下。

阿榆抬头正撞上他这目光,眼睛却也似被晃了下般,心口猛烈地跳了数下,似有甚么璀璨到耀眼的光在脑中闪过,竟懵了片刻,方道:“我被人欺负够了,容不得我身边的人再被人欺负。”

沈惟清目注于她,笑得更明亮,“嗯,莫忧心我。我不会被人欺负。”

阿榆便微微转眸,尽量不去看他的脸,他的笑容,以及他的眼神。

她素知沈惟清生得隽秀,不然也不会成为许多京中闺秀的梦中之人。

但她自来对容貌妍丑无甚感触,看待沈惟清时,跟看待阿涂、安拂风或李长龄等人时并无二致,无非是生得俊秀,心情好时愿意多看几眼罢了。

可她此时已无法自欺欺人。

她看待沈惟清,到底是不一样的。

沈惟清见她神情有异,想起她隐瞒自己的那许多秘密,也不计较她那些诡谲莫测的心思,若无其事地说道:“你带了钱界来,想必是为李鹊桥的案子?”

阿榆回过神,看着他笔直而立的身姿,“有些事,只有你知晓,我只能过来问你。那边有茶,坐下边喝边聊?”

沈惟清不经意般扫了眼屋外,笑容平和清淡,一如往昔,“不用了,这不是喝茶的地方。李鹊桥那个案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