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沈默地站在一旁,看着贾府众人。
快步而来的贾政忙问道:“母亲,怎的呢?”
贾母的气息和神思还未平稳,她痴痴地摇头,不断地重覆:“贾珠去了……”。
王夫人大惊,上前试探贾珠的鼻息,登时就昏倒过去。
“不可能的!不可能的!大夫说过只是小问题,我儿怎么可能会去世?”,贾政也感到难以置信,却也不得不相信,他转头吩咐小厮,怒呵,“去把那个姓赵的带过来!”
小厮不敢不从,急忙前去。
不多时,赵太医和另一位太医都被带到贾府,还没等他们开口,贾政一脚就踹向赵太医:“庸医,你还我儿性命!”
赵太医自知理亏,冲方太医使了个眼色,不敢辩解,一味求饶。
“容我瞧瞧公子”,方太医请求。
贾政瞧他一眼,允许。
方太医近观贾珠的面色,拉开他的眼皮,思量过后,义正言辞:“老爷,这件事您可冤枉我们太医院了。贵府公子死於疲劳脱力,和食性并不冲突。”
贾政呵道:“你倒是说,吾儿因何而去?”
方太医瞧他一眼,犹豫着,深鞠一躬:“日常疲乏过度。”
贾政顿时楞住,而王夫人则是泪流不止。
赵太医和方太医见此,相视一眼,都暗自松气。
“说什么食性与贾珠之病无关,一派胡言。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不能自还”,长生回忆许久,怒骂道,“分明是你们这帮庸医弄错病症,用柴胡桂枝汤催汗,最后逼得贾珠精疲力竭而亡,胆敢欺上瞒下。”
赵太医和方太医听完,只以为他是懂医的,汗涔涔而落,忙跪地求饶:“老爷饶命,老爷饶命!”
原来不是因为自己日常对他太严,而是因为这些庸医无能。
贾政这才找到门路,把自己从悔恨拉出来:“来人,这两个庸医胡乱诊病,拖到官府里去告状!”
小厮们把他们绑到衙门去,为官的见是荣国府告状,赶忙接待,弄清楚前因后果后立刻就给两个太医定罪。但思前想去,还是一封折子上到了皇帝手里。
毕竟御医出问题,潜在的就是皇家出问题。
果然,皇帝对此异常重视,隔日便突然对太医院进行考核。
最后的结果却叫人瞠目结舌,太医院凡总上下,正式太医四百九十一人,合格者一百五十九人,优秀者不足四十人。
帝王震怒,不禁一阵阵后怕,随即命令将不合格者全数抄家问斩,以儆效尤。同时为表达对荣国府的歉意,因而赏赐万金。
但对府上众人来说,逝者已逝,又岂是万金可以补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