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可是买肉的大户儿,看在咱们老相识的份儿上,往后可要多关照我家猪肉摊啊!我家的猪肉保证又新鲜又实惠!”
南乔感觉像是回到了青石镇两人初见时,郑海棠大概也想起了那时候,两人不禁相视一笑。
“海棠!”抱着孩子的李素玉站在路边喊:“好了没?该回家了!”
郑海棠应了声儿,含笑与南乔道别,与李素玉两人逗着孩子渐渐走远了。
第169章 第 169 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北境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 陷入南征泥淖的北境军情况却很不好。战况胶着,四面皆敌,更糟糕的是军中出现了大范围的疫病,四肢乏力上吐下泻。
二司不敢轻忽, 第一时间叫随军大夫予以检查。大夫看过后说是水土不服, 北境军的兵卒们习惯了北境的风沙和冰雪, 却不适应南边的湿热, 兼之入夏后蚊虫滋扰,这是犯了瘴疠了。
有病自然要治, 好在北境打赢了保卫战后境况稳定,后勤保障不成问题。得知前线窘境后,明五先后调动了大批资源送往前线, 除了必要的粮草、药物之外, 还有好些由新成立的纺织厂临时赶工的棉纱口罩。
“这东西有什么用?”司康年拿了一只戴在脸上,只觉闷得慌。这边本来就闷热,还要在脸上糊上一层面纱口罩,这不是要给人捂出痱子来吗?就算这所谓的口罩再柔软透气也一样,他第一个就不想戴。
“陆娘子说戴这个可以有效隔绝掉一些脏东西, 减少生病的可能性。”负责物资运送的押运官显然是个陆吹,一说起陆娘子的种种就有点刹不住口。
于是司康年得知了, 在他和司瑾知离开边城的这些天里, 边城、乃至北境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学校、纺织厂、砖瓦厂、水泥作坊......贫困的百姓和流民有了工作,能赚钱养家,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书读,而且分文不取。破旧的城墙被水泥改建一新, 漂亮又坚固,据说最威猛的壮汉抡锤子砸都砸不开, 胡人若敢再度南侵,必定会被水泥城墙阻挡在外。
大量的流民涌进北境,荒芜的田地被开垦出来。街上不见撩闲的混子,男女老少各司其职,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忙碌却满足。明明是苦寒之地,却硬是拥有了世外桃源般的安宁祥和。
这是好事,无论是描述这些的后方兵卒,还是认真倾听的前线将士,他们脸上都写满了由衷的喜悦。谁不想自己家乡安全,亲人幸福呢,这简直就是他们梦想中的乐土。为了守护这些,叫他们豁出命去都心甘情愿。
但这些事情听在司康年耳朵里,却让他一颗心发沉。
诚然,老巢发展的很好,好的甚至超出了他的想象,但这一切的好处却始终绕不开两个名字:陆南乔、明瀚信。
是的,虽然一直明五明五的叫,但这只是个排行,明五大名叫做明翰信。
在押运官的讲述中,别人可能只在意北境的变化,司康年却从中听出了这两个人蒸蒸日上的名望。感觉已经快要、或者说已经超过了他了。如今的边城百姓可能不知道统军的主帅是谁,但若提到这两个人,恐怕连三岁孩童都能说上两句。
叶先生在做什么?这么重要的事情居然都不来封信告诉他,难道在他眼里,明五跟陆南乔这样的名望还不算什么要紧事儿吗?
司康年不禁怀疑起叶天一的脑子,觉得他是不是年纪大了,开始犯糊涂了。完全想不到明五和晏和景居然有那么大的胆子,直接架空并软禁了叶天一。
南乔在得知前线发生瘴疠时,就设法收购了大量青蒿,托押运官一起运送过去。
古时候的瘴疠,其实就是南乔原先世界的恶性疟疾。对付疟疾的神药是青蒿素,如今这个时代自然是没有提取青蒿素的条件,但青蒿用于疟疾的治疗,却是古书上早已有所记载的。
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青蒿治疗疟疾的方法,据说青蒿素就是据此研究出来的。
有良医、良药、又有口罩、熏蚊等多种方法多管齐下,军中的瘴疠很快便被控制住,北境军的颓势瞬间一扫而空。与之相对的却是多方联军,在瘴疠的肆虐下减员严重,听说连那陈王都染上了,病的起不来榻呢!
瘴疠针对的又不只是北境军,除了老巢本就在南边的吴王及其军队,其他各方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瘴疠的影响。吴王趁此机会撕碎了盟约,开始对处于困境中的盟友展开蚕食鲸吞,几天工夫就把原属于陈王的地盘儿给吞了大半儿,势头直逼北境。
北境军从瘴疠中缓过来后,立刻还以颜色,打的吴王手下兵卒望风而逃。陈王深恨吴王落井下石,趁势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