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时之后,康志坚和其余六位正副团长们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激烈讨论,终于确定了作战计划。其中一团与三团将承担起攻打富锦山的任务,而二团和四团则要向凤祥山发起进攻。
就在此时,一直静静聆听着他们讨论的张凤祥,在听完整个攻击方案后,不禁气愤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看来,还真是得通过实战才能真正锻炼出人才!来来来,你们好好瞅瞅这地图,再结合一下我们之前侦查得来的情报仔细判断判断。就先说这富锦山吧,咱们的正面前沿地带竟然几乎看不到小鬼子的布防,仅仅只是在山顶位置设有几个岗哨而已。然而,这座山的背面才是重中之重!可你们商讨出来的战法却是让三团去攻打那寥寥无几的几个鬼子岗哨,然后从山顶自上而下地冲锋;而一团呢,则需要在正面死死地阻击敌人。我倒想问问,你们究竟是怎么琢磨出这么个攻击方案来的?”
面对张凤祥的质问,在场的几个人一时间全都沉默不语,谁也不敢轻易开口回应。
见此情景,张凤祥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紧接着又用手指着地图继续分析道:“根据刚才康志坚描述的情报显示,小鬼子的营地设在了李家窝棚那里,大概有一个中队的兵力。至于剩下的两个中队,则分散开来布置在了劳工们的四周,时刻监视着这些劳工的一举一动。那么大家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呢?当到了夜晚的时候,是不是大部分的日本鬼子都会选择去休息,只剩下少数的岗哨在坚守岗位执勤呢?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我们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岂不是会事半功倍、更容易取得成功吗?这正是巧妙地利用天时!”
“再者说,经过长达半年多时间的艰苦训练,我们所掌握的“三三制”战术和黑龙十八式等杀人技巧,难道还不足以做到悄无声息地接近敌人的岗哨并将其解决掉吗?只要我们能够尽量拖延被鬼子发现的时间,那么在发起攻击时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我方人员的伤亡,并且更好地保障那些劳工们的生命安全。”
“而且,必须要强调的一点是,咱们现在拥有的武器装备比起小鬼子来可要精良得多,再加上平日里严格的训练,我们整体的战斗素质和作战能力绝对不比他们差。既然具备这么多有利条件,那为何还要制定那种让战士们采取老式冲锋这种近乎疯狂的进攻方案?难道我们之前一直努力进行的步炮协同训练到头来只是一种毫无实际意义的表面功夫?”
待这番言辞犀利的话语讲完之后,康志坚等人纷纷面露惭色,一个个都羞愧得低下头去,不敢与张凤祥对视。
而此时的张凤祥并没有停下他的话语,紧接着又继续说道:“你们呀,目光实在太过短浅狭隘了,仅仅只盯着眼前这两座山上的鬼子不放。可是你们难道就没有注意到距离这两座山不远之处的佳木城里面也驻扎着大量的日本鬼子吗?难道说佳木城的鬼子就不会前来增援吗?你们居然连阻止佳木城的鬼子增援部队这样重要的事情都没有提前规划好!”
此时此刻,康志坚等几个人只觉得脸上一阵火辣辣的发烫,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在这时,张凤祥紧接着开口说道:“好了,既然发现了问题所在,那你们就重新再好好讨论一下吧。”
听到这话,众人纷纷点头应是,然后又开始新一轮的激烈讨论。这一次,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康志坚他们所商讨出来的作战方案明显要比之前完善得多、周全得多。然而即便如此,张凤祥还是一眼就看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漏洞。
就这样,几个人继续热烈地讨论着,张凤祥也时不时地插话,指出他们思考中的盲点和错误,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渐渐地,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康志坚等人所构思出的方案变得愈发严密周详起来。而张凤祥也逐渐由一开始的批评指正,转变为提点和启发。
最终,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研讨,大家终于敲定了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
根据这份计划,一团将负责从正面直接对鬼子发起进攻;三团的一营则需要先悄悄摸上山头,解决掉那里的岗哨后迅速构筑防线,占据有利地形以阻击可能出现的鬼子反扑;三团的二营充当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其他部队或者应对突发状况;至于三团的三营,则会同四团的三营一同赶赴佳木城北边五公里外的一处山梁之上设伏,负责拦截来自那个方向可能出现的鬼子增援力量。此外,对于凤祥山方面的攻击行动安排,基本上也遵循了类似的部署原则。
整个攻击行动预定于七月一日凌晨一点半正式展开——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