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明柳暗
到时间的时候,椿已经不再哭泣。
本该是迹部家的司机送她回去就可以的,但这一次迹部却也跟了上去。
说起来,迹部自己也觉得自己有点死皮赖脸地凑上去的意思。但是,哪怕知道自己的陪伴可能对椿没有任何实质的帮助,他的心里,还是这样想的。
通常,迹部这样想的时候,也会这样做。
退一步讲,在他和椿渐渐变得微妙的关系之间,椿完全是一个被动体,就像一支所剩不多的牙膏。而他是一个推动者的存在。
在迹部成长起来的哲学里,主动出击是其中的一条,而主动出击的最大的动力,就是迹部觉得自己应该怎么样了,那就怎么样做了。
所以三天前,迹部就在考虑,怎么样和这个名叫春日椿的女生更进一步。之所以要这样的原因,说起来有点点搞笑。
说喜欢的感情,大概是有的(但是迹部自己又不承认它到了一个排山倒海的地步)。眼下,他只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椿,想要介入她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每天在教室里看她的后脑勺,或是每天一两个小时的补习时间。这两者加起来,也已经满足不了迹部心里面的期望。
看着椿的后脑勺的时候,他总想要跟她说话;而替她补习的时候,他又会下意识地关注她一丝一毫的表情,发现她轻笑起来的时候,眼睛会变成美好的弯月形;甚至连部活的时候,他也会想到椿的事情。
——迹部自己没有把这种迫切的了解欲望当做自己喜欢椿的证据。但是他却不知道,所谓的喜欢,就是包含了一种占有的欲望,他想占有的,是椿的生活。在爱之一字上,哪怕是迹部,也无能在功课上得到满点。
不过,总而言之,迹部是决定了要这样做了。而他也想到了,要更加进入到椿的生活里的唯一的前提就是,两人得确立某个契约一样的关系,譬如,男女朋友(迹部对这一点又抱有怀疑,他想找出更好的契约方式)。
迹部并不是没有谈过恋爱,也并不是没有追过女生。
在所有美好的文章里,似乎无论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都必须是初恋,就好像缘分一样,在偌大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里,两个人不早不晚地相遇,谱写出一段温暖感人的爱情故事。好像在两个人没有相遇的时候,他们都似乎是站在原地,一直等待着对方的到来。
但是这样的爱情,未免太可遇不可求。并非不切实际,只是因为我们十八岁的时候,从来不知道我们二十八岁的时候会在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是不是还和眼下和自己走在一起的人生活在一起。同理,我们也从来不会知道,自己现在遇到的那个人是不是就恰好是那一个。
就像是等待了许久,突然从人群里看到一个人,他也看到了你。两个人都从对方眼里读出一句话:就是这个人。
从此认定了和这个人携手一生,无怨无悔。
可是,并非每个人对爱情,都有这样的态度。爱情建立在好感的基础上,而好感本身就是一种可能混杂了各种欲望和判定的东西。
迹部初一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女生,他对那个女生的感觉不错,而那个女生最后对他告了白。
如果拒绝的话,似乎也有点违背自己的意愿。那么就在一起试试。
当时的迹部就是这样的想法。那算是他的初恋,这个女生后来和家里人一起去了美国,在去美国之前,她向迹部说了分手,原因是她忍受不了自己的嫉妒心,她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而更多优秀的女生围绕在迹部的周围,让她常常感觉到压力和绝望。而更让她绝望的是,哪怕迹部再关心她,她也感觉迹部仍旧站在高高在上的地方,让她触摸不到。
迹部,我感觉没有办法和你并肩站在一起,也许你天生就是要让人仰望的人。她最后这样说。
后来也有女生,凭借着自己的独特吸引了迹部,让他觉得新鲜。所以也就在一起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一起以后,那个女生就变成了另一种脸面,似乎是换了一张脸一样,长久如是,迹部也觉得自己看错了,就说了分手。那个女生死缠烂打,迹部厌烦了,只有动用关系调动了她父母的工作地。事情也就结束了。
迹部并不是一个纯情的男人,虽然可能大家都希望他是,可是少年时代的人们,谁又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好感?
所以只能抱歉地说,很遗憾这篇文章抹灭了大家的期待(说起来,椿也有喜欢的人啊……)。
但另一方面,这篇文章写的,会是迹部景吾和春日椿之间的恋情,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