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南京的街头巷尾已被深秋的寒意笼罩,空气中弥漫着无法挥散的压抑。日军的铁蹄步步逼近,战火的阴云笼罩着这座六朝古都。城内外的人们四处奔波,寻找一线生机。然而,也有人选择留下,誓死守护这片土地上最珍贵的东西。
江家大宅内,茹月召集了一场紧急家族会议。会议室内气氛凝重,所有人屏息以待。嘉宸带回了谢致远从南京前线发来的最新情报:日军已在外围重兵集结,全面攻势一触即发,南京难以长久支撑。
“谢先生希望我们尽快转移文化资产。”嘉宸语气低沉却坚定,“特别是那些象征中华文化的珍贵文物。这些是我们的民族血脉,绝不能落入日军之手。”
“可路怎么走?”若雪眉头紧蹙,语气中透着焦急,“南京的交通已被封锁,日军的封锁网越收越紧,稍有不慎就会暴露。”
茹月目光深沉,凝视着桌上的地图。她指向一条通往重庆的山路:“或许这条路还有一线生机。我们可以将文化物资伪装成普通货物夹带其中,派一支可靠的队伍护送。”
嘉宸毫不犹豫地站起身:“让我带队,我愿亲自护送这些文物到安全地带。”
“这太危险了。”茹月摇头否决,“你的任务是继续与谢先生保持联系,获取更多情报。护送队伍,我会另作安排。”
与此同时,从东南亚传来的急信让江家迎来了新的希望。信中提到,日军已开始控制东南亚的华商产业,迫使无数华侨陷入绝境。但也有心怀祖国的华侨,正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与物资,秘密支援国内的抗战。
“韵兰说,东南亚的华侨愿意协助我们转移文物,还能为抗战提供资金支持。”茹月对若雪说道,“但我们需要派一位信得过的人亲自前往,与她直接联系。”
“让我去吧。”若雪主动请缨,“我熟悉江家的文物资源,也了解韵兰的处境。我一定会安全送达每一件物资。”
茹月沉思片刻,终于点头:“此行责任重大,你务必要小心谨慎。敌人在暗,我方在明,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若雪启程的当天,嘉宸则秘密返回南京,与谢致远会面。他随身带去了一批江家的文化藏品与必需的药品,这些物资被精心分散存放,以躲避敌人的追踪。
谢致远接过这些物资时,神色复杂:“江家已经做得够多了,但南京的局势……恐怕回天乏术。”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轻言放弃。”嘉宸坚定地说道,“江家不会抛下这座城市,更不会让日军轻易得逞。”
谢致远感慨地叹息:“江家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但请你们也要为自已留条后路,未来的战斗会更艰难。”
江家在鬼子的步步逼近的阴影中竭尽全力,而战火最终还是吞噬了南京。外围守军拼死抵抗,却因兵力悬殊而节节败退,战线逐渐崩溃。城内的恐慌如同瘟疫一般蔓延,街头只剩下人们慌乱的脚步声与压抑的沉默。
嘉宸站在南京的废墟边,看着日军的炮火如雨点般落下。他在给茹月的信中写道:“这座城市正在燃烧,但我们依然在守护。无论未来如何,我都会坚守我的使命。”
茹月读信时,泪水悄然滑落。她知道,江家选择留下,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已的文化与产业,更是为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希望与生命。
南京的夜,仿佛永无尽头,战火的阴影笼罩了整座城市。然而,在这黑暗之中,江家仍在奔走,他们的信念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这片即将被摧毁的土地。
接下来的路充满未知:如何在战火中保留中华文化的血脉?如何为未来的反击积蓄力量?这一切,都等待着江家人去书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