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 > 第72章 沿途见闻

第72章 沿途见闻

这些年,大夏不断向外开拓掠夺,获取的可不止是钱财资源。!q~i_u?s*h¨u,b.a+n/g_.,m^e*

还有那广沃到,看不见尽头的疆域,和矿产丰富的山川地利。

而且为了稳固新占地区的统治,大夏这些年除了向各诸侯国,输送文教官员外,还有大量的百姓移民。

无论是从大汉逃难的流民,还是境内不稳定的世家宗族,亦或者是本地的地痞流氓...

乃至是一些偷鸡摸狗,犯了事的懒汉之类,通通都被户部给迁徙发配到了,各新拓的边地州郡和诸侯国。

这自然而然的导致了,大夏治下疆域,一片清明的景象...

除了州郡府城,沿河工坊,和官道运河这些大的基建工程处,很少出现百姓扎堆的情况,是以显得水清无鱼群...

李政看着沿途风光清明明之景,若有所悟,旋即向司马懿问道:“忠达先生,那您能和我说说,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这....臣下怎敢妄自议论主父....”司马懿面色为难。

“忠达先生若是为难,那就给我讲讲大夏的一些情况...”

“大夏啊!”司马懿面露崇敬,眼中有光:“我大夏如今,宇内清明,四夷臣服,万邦来朝...”

“主父更是英名神武,雄才大略,盛世明君,文韬武略,无人可及...”

“主父在位,广开民智,建设学院,树立书馆,开创科举...”

“礼贤下士,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体谅百姓...

“废除徭役,整顿吏治,革初亩税,废除奴仆,休养生息...”

“开运河,修驰道,兴办工坊,鼓励农商,使百姓各有所需....”

说道这里,司马懿顿了顿,继续道:“如今我大夏国富民实,兵强马壮,武备精良,战兵百万,府兵千万...”

“诸夏治下,疆域之广亘古未有,人口之众前所未见,可称之为极盛之世...”

司马懿言语激昂,对当年的李信,是崇拜有嘉,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或许近些年君上,有些怠政,仍然掩盖不了其开元时的,绝世风采。+1¢5/9.t_x?t\.*c-o·m*

当年南北战争时期,司马懿在河内,便体会过南北战争的惨烈,和百姓的惨状...

更亲眼目睹过李信的军威,那时大夏与鲜卑大汉之间打的很惨烈。.d.n\s+g/o^m~.~n*e?t~

甚至司马懿还听说,太行防线方向的夏军,要食用魏延提供的世家肉脯,才能挺过最艰难的阶段...

当时的并州,人口不足百万,但魏延却生生整出了近两百万的青壮徭役...

整个夏军治下的人口,也不足一千万,但却爆出了将近三百万的兵役...

足见其中战事的惨烈程度,然而战争过后,李信开元建国,政治上,分制两院,设立三省六部...

军事上,创建职业战兵,立九府督军制,即保持了士兵的精锐战力,又保持了爆兵的潜力...

民间则鼓励开拓,兴办教育,开启民智,建立书馆,开设科举,革新赋税,废除徭役,休养生息,鼓励农商,等等一系列措施之下...

夏军很快便走出了曾经的困境,并利用学院培养出的文政人才,以及讲武堂锻炼出来的武将,

再加上工坊生产出的物资和武器,和快速修建的运河驰道,以及财政宝钞的流通...

各个将军府,对周边的那些势力和零散部族,简直就是一路横推碾压...

特别是西征后的,极速扩张下,宛若草原上狂奔的野马群,难以扼制...

而且因为驰道和运河网络贯通的原因,大夏东西南北,物资调度顺畅,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新占地区的资源掠夺,和掌控...

可以说,现在的大夏,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然只要基本国策不变,便不会出现大乱子,只要李信还在,便没有人敢于忤逆诸夏的威严。

以上这些其实都是司马懿不着痕迹的吹捧,如果说以前的李信是英明神武,那么现在的李信,在民间早已被神化了。

因为整个大夏,三万六千座学府,三千多万名学员和士兵,还有刊印的月刊大力宣传...

他们从小接受的教导,都是李信如何英明神武,文韬武略,仁政爱民之类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