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替魏氏操持一门新产业——卖咸鱼。
别笑,魏哲这回是认真的! 千万别小看这小小的咸鱼,这对于侯城魏氏来说还真是一门大生意。 要知道春秋之时齐国之所以能富极一时,就是因为这鱼盐之利。 而“鱼”和“盐”加在一起,岂不就是“咸鱼”嘛! 所以这门生意没有一定的实力,一般豪强都无法插手。 更别说玄莬郡一共也就高句丽、西盖马、上殷台、高显、侯城、辽阳六个县,人丁还不如乐浪郡多呢。 过去魏氏是侯城县小豪强,如今却已经是侯城第一大族了。 是的,侯城县就是这么穷,压根就没有出过什么像样子的官员。 即便魏哲眼下只是一个县令,但在侯城县已然算是底蕴深厚的家族了。 原因很简单,玄莬六县总共也就一万多户,四万多人。至于候城县更是不足两千户,仅有七千多人而已。 如今的带方县无论是人口还是面积,都已经和玄莬郡差不多了。 甚至眼下玄莬郡太守能调动的资源,还未必有魏哲这个带方令多。 在这种情况下,以往没资格进入的产业如今候城魏氏也有资格掺和了。 当然,这点实力在辽东郡还不算什么。 更别说候城县地处辽东腹地,压根没有盐矿大湖。 也就是魏哲如今管着带方县才能有这个便利,否则想要插手都没辙。 “规模越大越好?” 另一边魏慕华在反复咀嚼了几遍这句话后,忽然心中一动,想起了那一船又一船运到带方县的流民,自家郎君恐怕还是想要多活一些人。 魏哲见状便知道他明白了,当即颔首道:“不用担心人手问题,如今青州有的是流民,只要你能养得起,要多少我都能给你运来!” 闻听此言,魏慕华当即沉声道:“郎君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不就是扩大规模么,简单,保本让利,找辽东各家合作就是。 如此一来不仅能满足魏哲的要求,还能让候城魏氏顺利入场。 这般想着,魏慕华很快便在海冥县附近的海岛群中忙活起来。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多养活一些流民只是魏哲第一层用意。 候城魏氏还是太弱了,别说是在辽东郡了,便是在玄莬郡也不算什么。 不过如果这次魏哲的计划顺利的,凭借着鱼盐之利的由头,或许能让候城魏氏在玄莬郡举足轻重。 没办法,三互法的存在让魏哲压根没有在玄莬郡为官的可能性。 面对这种情况,魏哲也只能曲线救国。 其实他心底隐隐还有一层想法,只不过连他自己都不想承认罢了。 毕竟管氏对他可以说是倾力相助,他还没回报呢就已经开始想着防备人家,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但无论魏哲想不想承认,他确实已经都做了。 因为他不想日后升帐点兵时,水军将领俱出管氏门下,海上尽是管氏私军。 …… 且不说带方县如何招商引资。 管休这边带着商队出塞之后,便直接往最近的马韩而去。 话说这马韩虽然是上古时期东迁秽貊人与本土鸟夷杂居而成,而一开始他们并没有形成什么国家共识,而是部落林立其中。 直到前汉太祖高皇帝建立大汉朝之后,燕王卢绾反叛失败,不得不逃亡到匈奴地区,燕人将领卫满也因此流亡于外。 不过他并没有跟着燕王卢绾去匈奴,而是聚集亲信一千多人向东逃出边塞,渡过浿水,投靠箕子朝鲜。 当时的箕子朝鲜君主箕准本就有收留华夏亡人的习惯,便让卫满带着部下居住在朝鲜西界,收揽中原亡命者作为朝鲜的藩屏。 箕准甚至任命卫满为博士,赐给礼器圭,并将箕子朝鲜西部原秦国空旷之地“上下鄣”的方圆数百里土地封给卫满,让卫满守护箕子朝鲜西部边境。 箕准本以为自己如此器重,卫满应该能以死相报了。 却没有想到随着招揽的中原亡命者越来越多,卫满的实力也越来越强,最后竟然起了反客为主的心思,并且成功灭了箕氏朝鲜,建立起了卫氏朝鲜。 至于朝鲜王箕准国破之后则带着数千人部众流亡海东。 当时的马韩还是一群部落共存,所以很轻易的便被丧家之犬箕准攻破,随后十几年中他更是统一三韩之地,箕准因此自立为韩王。 于是身为箕子朝鲜末代君主的箕准,就这样成了三韩开国之君。 然而箕准的部众终究还是太少了,故此在箕准死后三韩各部竞相反叛,灭了箕准的后人,而后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