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溃来犯倭贼三千人。
十一月,贺方继续报捷,称在昆山一带,再次重创倭军先锋五千人。
十二月,贺方向朝廷邀功,在他的带领下,倭贼于姑苏城下寸步难进。
……
柴旭起先还很亢奋,认为贺方巩固了防线,短时间内算是遏制了倭贼的攻势。
但是看着姑苏防线的舆图,柴旭忽然察觉到了不对劲。
在贺方构建的防线中,最外围的防线在嘉兴一带,第二道防线在昆山、吴江一带。
最后才是第三道防线,以姑苏为据点。
这连连大捷,为何倭贼却是越来越逼近姑苏?
柴旭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本想临阵换帅,就在考虑人选的时候,传来了姑苏沦陷的噩耗。
贺方率领残兵败将退至梅里。
一时间,建康震动,权贵、富贾举家而逃,底层百姓人心惶惶。
万隆三年,元月。
赵忠派遣一万淮师渡江增援建康,糜业从西蜀征调两万人,沿江而下,驰援朝廷。
襄樊的韩愚,担心金人趁虚而入,不敢轻动,只派了五千人前来勤王。
而在邕州的王焱。
面对柴旭勤王的旨意,自然不能视若无睹。
但眼下倭人兵分多路,向建康发起合围之势,各路兵马合在一起对外号称八十万!
倭国统帅本部将这次作战称之为春季攻势。
意图此战打掉大周的政治核心,令大周群龙无首,继而逐个击破。
王焱分析,倭贼号称八十万,这个数字肯定是有水分的。
但倭国全民皆兵,即便是妇孺,也从事军队、军械相关的产业,为倭军战力给予最大的支持。
这样的国家是可怕的。
百万军队,并非虚言。
但想在短时间内输送如此庞大规模的兵员,以倭国的运力,还是很难办到的。
根据王焱估计,目前在大周的倭人数量,不少于三十万,发起的此次春季攻势,至少投入了十五万至二十万的兵员。
即便没有八十万,有个二十万人,对当前的周廷来说,也是相当可怕的。
王焱除非倾巢而出,东进驰援建康,否则不能阻挡倭人的攻势。
但若是倾巢而出,则越州、广西、贵州空虚,倭人沿海路而来,基本盘都将丢失。
即便倾巢而出,在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下,胜负也是极为渺茫的。
战争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王焱不敢将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家底,梭哈在了这场充满未知的战争中。
眼下最好的选择就是以越州、广西、贵州为根据地,积蓄力量,等到时变。
在几经权衡之后,王焱以邓大同为将,领兵八千,东进增援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