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211章 我差点成了长孙无忌

第211章 我差点成了长孙无忌

功臣,大明的功臣不少,可是有些人做的事情也是一言难尽。

朱亮祖是个人物,要是他继续这么胡作非为、恃功而骄,到时候就会落的和他儿子一起被朱元璋用鞭子活活打死的下场。

君臣相得确实是佳话,可是前提也得是这些功臣知进退、守法纪。

如果将朝廷法纪当做儿戏,在大明乱世用重典、最需要维护法度的时候,这群勋贵就是最大的破坏分子,那就不好说了。

勾结富户欺行霸市,诬陷弹劾地方官员;僭用帝后使用的衣物礼器等等,这都是明初这些勋贵们做的事情。

马寻来到了文华殿,一板一眼行礼,“臣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

朱标温和开口,“国舅免礼。”

随即朱标对太监说道,“给舅舅看座、看茶。

宋濂心里不是滋味,他也得了储君的赐座,看似是有些地位了。但是货比货得扔,人徐国公是什么待遇啊!

马寻客客气气、规规矩矩,“臣谢恩。’

马寻安稳的坐下来就好,宋濂要是一直都不到朱标跟前来,那才是怪事情。

看着马寻,朱标笑着开口,“舅舅一代文宗、才情天下共知,此前您评断此次会试难有大才,现在看来更是如此。”

马寻意识到不太妙,连忙说道,“殿下谬赞,臣不敢受领。”

朱标这个大外甥可不客气,“舅舅昨天不是又作了一首词吗?”

说着这些,朱标就差摇头晃脑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只此两句,舅舅的文采就不用多言。”

宋濂这一下顿时更加头疼了,马寻现在是真的能文能武’。

别管诗词是不是小道,这只能说明想要找理由说什么马寻这个国舅不通文墨就是笑话。

才情在这里呢,这家伙一首又一首的词,大明第一词人的地位算是彻底稳了。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想要抢回国子学的控制权,那简直是难如登天了。只要这位马国舅在,国子学就是要被皇家控制着。

让文官们,让大儒们按照他们对于经典的理解,让他们按照理念来培养读书人,现在的难度越来越大。

因为马寻这颗钉子楔在国子学,那么大明最高学府的那些学子们该学什么,文官们的发言权就要受到极大的影响。

马寻忍不住看向朱标,大外甥的一些手段也越来越厉害了。

相比起朱元璋,朱标的这些手段确实稚嫩了一些。

可是别管是不是稚嫩,以朱标这样的身份,手段有些时候只是次要的,他能够做成事就行,他的一些理念、施政被执行才是关键。

朱标随即对宋濂说道,“宋师有所不知,我外公才学斐然,所以我母后与舅舅都是饱读诗书,尤善史书。”

宋濂就只能称赞道,“皇后殿下擅长史书,更能以史为镜,臣佩服。”

这是称赞,也是实话,马秀英史书确实读了很多,也会从那些史书当中得到灵感或者教训。

朱标继续说道,“此前有官员弹劾国舅对待秦王等严苛,其实他们不知这是父皇与母后的旨意。《悯农》之作妇孺皆知,只是又有几人真了解地有多少产出?”

看到宋濂没有接话,朱标继续说道,“秦王等出身富贵,不知民间疾苦。我看一些官员也是,只知道书中道理。这要是只读书、不明事,如何治理地方?”

马寻和宋濂都是有些一头雾水,不知道朱标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以他们对朱标的了解,这位储君提起这些,那是有原因的。

马寻的猜测没错,朱标继续说道,“我先前看了一些公文,不少官员还是只想着升官,想要圣恩,全然忘了为官一地就该造福一方。”

马寻和宋濂都在继续耐心听着,在静待下文。

朱标微笑说道,“父皇沿用元制,御史台纠察百官、肃正纲纪。我看现在的御史台,有些人还是不能正身明德。’

如今大明的“三法司’是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只不过御史台的权力显然也是被中书省所影响。

刘伯温告老前的官职是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二号人物。而御史台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的官职,这就是邓愈兼职。

看到马寻又想要装傻,朱标就说道,“国舅,你对御史台可有所了解?”

马寻谨慎回答说道,“回殿下,臣和御史台一向没有往来。”

朱标笑了,宋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