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机动武装尖兵计划 > 番外 鸟山三穗与王庆收(一)

番外 鸟山三穗与王庆收(一)

这是一个不幸的小孩的故事。·看*书¨屋+小?说,王′ \首.发-

他叫三穗,鸟山三穗,但这名字在1945年深秋的吉林乡下,没人认得,也没人稀罕认得。

大家、主要是屯里的乡亲们……再具体点主要是和三穗一般大的孩子们,他们私下里都叫他“小鬼子”。

这个称呼中的“小”,是考虑到三穗年龄后加上的“恶意”。

他像颗被狂风吹落的、未熟的果子,骨碌碌滚进了中国东北这片厚实的黑土地,滚进了靠山屯王家那铺着破苇席的土炕上。

那一年,他八岁,裹着一身辨不出原色的破棉絮,头发枯黄虬结,小脸皴裂得如同老树皮,只剩下一双眼睛,大而空洞,盛满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惊恐和茫然。

当时把三穗送到王婶家来的是一位八路军的战士,一米八几的山东大汉,出现在村口的第一眼,乡亲们还以为是打了只鹿的猎户。

并不是说这位战士粗暴地对待了三穗,而是政委的原话就是“这小孩不能出一点事”。

不到二十岁的战士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哪有机会娶妻生子、学习小孩的抱法?于是他只能按自己的理解,像捧着炸药包一样把三穗夹在腋下进了屯子。

炸药包在战士心里就是这样贵重的东西。

在村里老人的指引下,战士来到了王婶家门前,空着的手里拽着张政委特意写下的条子,上面是“鸟山三穗”的汉字。

战士向王婶和王老头解释了三穗的来历,他是跟着溃败的关东军眷属队伍逃难时掉队的,没人知道他的父母现在怎么样。

战败的消息像野火燎原,恐惧和仇恨则烧得更旺。当这支狼狈的逃难队伍经过中国人的村落时,村里的人们拿着锄头、镰刀就围了上来。

事实上找不找得到趁手的农具已经不重要了,据三穗的回忆——“那些人的眼神就像刀子”。

混乱中,不知是谁推搡了他一把,他跌倒在冰冷的泥地里,再抬头时,那些曾经熟悉的、裹着和服的背影,已消失在漫天扬起的黄尘里,连头都没回。

他被抛弃了,像一件无人在意的碍事破烂行李。

村民们拿这个小孩毫无办法,其中也不是没人提出过一些“过激”的报复行为,但人又岂能做出与禽兽一样的行径?

后来,三穗被交给了路过的八路军。再后来,三穗来到了王婶家里。

战士把字条和三穗一同交给了王婶夫妇,他摆弄了好一会儿才搞清楚这张四方字条的正反,指着上面全屯都没几个人认识的汉字说道:“喏,鸟、山、三、穗。我们政委说了,这个‘穗’在日本就是粮食的意思,这小孩也是农民的孩子。”

王婶心软,见不得活物遭罪,哪怕这是个“小鬼子”,她把三穗从战士手里拽起来,拍打掉他身上的土坷垃和冰碴子,叹了口气:“造孽哟,这么点个小人儿……”

王老头是个闷葫芦,一辈子都在地垄沟里刨食,老实得也像块土坷垃。他到死话都不多,说给三穗听的第一句话——即便三穗当时听不懂——就是给他重新起了个名字。

“王庆收,都是粮食,都是丰收,不打紧。¢d¢a¨w~e-n¨x+u′e′x*s¨w!.~c/o?m,”

战士在临走前留下了一些钱财,擦了擦三穗的鼻头,他并不觉得这个异国的小孩和本地的小孩有什么区别,一来二去倒还有些舍不得了。

“小家伙,我走了你要听王婶的话,要是我跑快点搞不好还能帮你追上你爹娘呢!”

后来,战士再也没有回来。同一天,村里的货郎说县城有日本人闹事,有兵被打死了……

王家穷,穷得叮当响。

土炕冰凉,苞米面糊糊稀得能照见人影,三穗的到来让本就紧巴的日子勒得更紧。

屯里人风言风语,戳王老头和王婶的脊梁骨。

“王老蔫,你捡个鬼子崽儿,图啥?养大了咬你手脖子?”

“王婶子,心善也不能喂了狼崽子啊!想想你家大儿子!”

王老头蹲在门槛上抽着旱烟,烟雾缭绕里看不清表情,半晌才闷闷地吐出一句:“总归是条命。”

王婶则把三穗往身后拉了拉,用瘦弱的身子挡住那些刀子似的目光。

三穗听不懂太多话,但那浓浓的敌意和“小鬼子”的称呼,却依然能像刺刀一样扎进他心里。

他缩在王家炕梢的角落,像只受惊的鹌鹑。王婶给他端来一碗热乎的苞米碴子粥,他不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