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 第72章完

第72章完

每天都能听到街面儿上放爆竹的声音。*x~z?h+a-i!s+h,u!.~c¨o_m-

临近岁末,人们早早的就开始着手除夕的各项准备活动了。

家家户户都扫房子除尘,杀年猪, 杀鸡宰羊, 卤肉, 下粉条儿, 蒸包子,蒸馒头。

坐车出门购买各种过年的吃的用的。

尤其是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泽州饧,干瓜瓠, 马牙菜、勃荷、胡桃、胶牙糖这些时蔬和坚果,卖的最为火爆。

无论是瓦子里,还是市井小摊儿都在卖门神、钟馗、迎春牌儿, 桃板儿和桃符这些驱瘟避邪和祝福的东西。

今儿个是腊月二十八。

因为临近节下, 汴京人都忙着采购过年的东西,所以, 客人们白天少了,都大多选择晚上来楼里消遣。

所以。

从腊月二十五开始,西楼这边儿。

按着往年的惯例, 大管事曹顺心便让下面人自由选择上全天或者上半日班。

全天的, 自然拿全天的工钱,半天的,则只下午上班,自然要工钱减半。

若是往年, 为了银子和一顿不要钱的午饭, 杨蔓娘自然还是选择上全天工。

不过。

如今手里有了银子,上工也不需要太勤快,她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上半天工, 只下午过去。

这天一早起来,便和老三杨盼娘一起在家熬了浆糊。

大家一起在大门上贴春牌儿。

所谓春牌,就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和现代的贴法一样,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

杨士林在一边儿贴春牌儿。

杨盼娘端着浆糊和杨蔓娘闲聊。

“都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大姐,我昨日去邱大娘子家送馈礼,她家说今儿个要发面,明日蒸馒头呢,问咱们家要不要一起蒸?”

按着当下的习俗,除夕日前几日,或者除夕当天,君臣之间,商人、大夫与主顾之间,道观寺庙与施主之间,还有邻居亲友之间,都要互相馈赠年节礼物,也就是馈岁。′j′i¢n\r?u~t-a,.~c′o.m¢

杨蔓娘家今年新搬到这里,收到了清风观和大相国寺的馈岁礼,清风观的道士送的是熬的仙术汤,大相国寺的和尚送的是一盘子山枣和三颗避瘟丹。

她们这一片儿房租略贵,能住起的自然都是经济殷实的人家,左右邻里的馈礼,也都颇为精致。

住在左边院儿邱大娘子一家,她家公爹便是在汴京开酒楼的。酒楼是从祖上就传下来的,也很出名的,曹门蛮王家正店,是汴京七十二家正店之一。

不要小瞧这个名号,整个汴京大大小小的酒楼,足足有七八千家。

也只有七十二家正店,才有酿酒的资格,其他的店都只能算脚店,根本没有酿酒的资格,只能做分销的生意。

这七十二家正店就类似于现代的米其林了。

杨蔓娘她们一家搬过来之后,除了老三杨盼娘,基本都是早出晚归的,和邱大娘子虽然平常没什么交集,但是对方在腊月二十六的时候,特意让家里的小丫鬟送了馈礼来。

一匣子芙蓉盘丝蜜饼,一碟子鲜山楂,还有一副门神像。

杨蔓娘作为一个正常人,别人主动相交,她自然不会怠慢的,自然要还礼。

第二日。

便让妹妹杨盼娘买了一篓子金桔和一碟子牡丹荔枝糕去回送馈礼。

从此,两家便开始熟悉走动起来。

“不用专门蒸了,去卖面食的食肆里买些就行了。咱们过年也没什么亲戚走动,就算馒头蒸了也吃不掉。`兰*兰\文?学· _更/新-最/全·”

自家和隔壁的情况不一样。

邱大娘子家人口多亲戚也多,她又是家里的长媳,蒸了馒头是准备过年方便招待亲戚用的。

杨蔓娘家没什么亲戚,倒是无需考虑这个,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就是了。

她可不想做一堆东西剩下,然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