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脚步,像被无形的线牵引,再次走向后海。?y\o,u¨p/i^n,x,s~w..,c*o?m*
夜幕下的后海,像一幅泼洒了浓墨重彩的画卷,喧嚣柔靡,灯红酒绿。这与她内心的荒芜,形成一种尖锐的对比。
她常去的酒吧,名叫“云上”。生意一直清淡,却始终维持着营业。这让她猜测,这背后有人在提供资金支持。而她自己,也成了这里的常客,像一只被驯服的候鸟。
她在酒吧里,有专属的座位,靠窗,能看到水面。服务生会不待她开口,就送上那瓶熟悉的红酒,像一个心照不宣的仪式。一次去洗手间时,她无意中听到服务生小声议论。
“那个女人,真怪。”一个声音说。
“若非她一直光顾,还有人出资维持,酒吧早无法经营下去。”另一个声音接道,“她是这里的米饭班主。”司莫尼对此并不意外,这只是印证了她心中的某种猜测,像一块拼图,终于找到了它的位置。
那天晚上,她比平时喝得更多。酒精像潮水般,将她淹没,在半醉半醒间,她伏在桌上,意识模糊。有人轻拍她的肩,那触感,带着一股陌生的力量。她迷糊中,叫出了“阿邦”的名字,以为是常来接她的司机。她嘟囔着关于梦境的细节,声音含糊不清,提到一个彩色、有大海、帆船、飞鱼和珊瑚的梦,像一幅被打碎的画卷。
然而,酒意并未完全麻痹她的感知。她意识到扶起她的人身材高大,不是阿邦。她勉力抬起头,看到那人穿着白色衬衫,宽肩窄腰,正是李锁柱。他的脸,在酒吧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轮廓分明,像一块未经雕琢的顽石。
这是近一年来,她第一次与李锁柱如此近距离地面对面。她有些难以置信,仿佛置身于一场荒诞的梦境。
“你刚才梦到了什么?”李锁柱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像一曲未完的歌。
“阿邦在哪里?”她问,声音里带着一丝宿醉后的迟钝。
“阿邦的母亲生病住院,回家了。”李锁柱说,“所以我前来。”
司莫尼尴尬地“哦”了一声,那声音里,显露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
“阿邦母亲情况怎么样?”她问。
“她风湿严重,可能不适合再住在老家。,2?0¢2!3!t*x·t,.+c/o?m¢”李锁柱说,“阿邦打算接她来北京,但她舍不得离开。”
交谈间,李锁柱半搀半抱地带她走出酒吧。他的手臂,有力地环在她腰间,那触感,像一道电流,让她身体微微一僵。她勉力挣脱,身体微微后仰。
“我能走。”她声音里,充满一丝固执。
“我的车,停在银锭桥那边。”李锁柱说。
司莫尼脚步虚浮地向银锭桥走去,并未听清他之后的话,她的思绪,像一片漂浮的云,飘向远方。
两年前,她曾与祁家骢,也这样带着薄醉,走在后海边。当时的晚风,带着荷花的清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潮湿的气息,勾起了她对过去的记忆,像一幅褪色的画卷,重新在她眼前展开。她回忆起当时向祁家骢介绍后海一带的场景,她曾指着水面说,“这儿虽然叫海,但不是真正的海。真正的海,在远方。”
她凝视着银锭桥上隐约可见的西山轮廓,那山影,在夜色中显得模糊而深远。而李锁柱,则凝视着她,他的目光,像两把无形的探针,似乎想从她熟悉的脸上读出什么,或者只是想看透她内心的波澜。
祁家骢对她说过的话——“爱你,把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想再让任何事伤害你,珍惜你,希望跟你永远在一起”——在她耳边盘旋,像一个永不消散的咒语。
她停在银锭桥上,伏在栏杆上,看着水面倒映的明月,水面波光粼粼,像洒满了碎银。她回想起心理医生曾说的话:“西方有句话,如果你一直挂念逝者,他就走不了。只有慢慢停止想念,他才会无牵无挂去往极乐世界。”她看着月亮,那冰冷的月光,洒在她脸上。她意识到月下曾经看着她的那个人,已不可能再出现。她是否真的必须放弃想念,让他从心底消逝?这个念头,像一把钝刀,在她心头反复切割。
“你在想什么?”李锁柱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寂静。
司莫尼收回思绪,目光落在李锁柱脸上。
“抱歉。”她说,声音里显露一丝宿醉后的疲惫,“我现在容易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想。”
“带你去海边住几天吧。”李锁柱突然说,声音里充满诱惑,却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命令,“看